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梅州市长李嘉回顾地改市20年:最骄傲的是探索出一条山区科学
2009-08-15

梅州: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

“打造三个名城一个基地,即建设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

市长李嘉回顾梅州地改市20年城市发展变迁,展望未来科学发展蓝图

  南方网讯? (记者文芬 特约通讯员 罗伟章?肖伟光)明天是梅州地改市20周年大庆的日子。地改市20年,梅州,这座广东偏远的山区城市有哪些历史变迁?未来的发展之路将如何走?在今天(9月11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嘉向到场的记者回顾了梅州2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未来梅州的科学发展蓝图。



梅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嘉向到场的记者回顾了梅州20年的发展历程

  “20年梅州发展最骄傲的是探索出一条山区科学发展之路”

  “如果有媒体问我,20年梅州发展的亮点、成就或者说最骄傲的是什么?我认为,20年梅州的发展最关键的是探索出一条山区科学发展之路”。在今天的的媒体见面会上,李嘉抛开桌上的讲话稿,一发言就直奔主题。

  他说,梅州是欠发达山区、革命老区,区位条件在广东山区中是最差的,但是梅州老百姓和在外乡亲希望梅州能尽快插上腾飞的翅膀,赶上改革开放的快车。怎样找出一条符合梅州客观实际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径?这中间有困惑、冲动、也有梦想。“可贵的是,一方面,历任梅州领导和梅州老百姓没有因为‘相对落后和区位条件相对差’的原因而放慢发展的脚步,而是克服等待的思想,积极拼搏、艰苦创业;另一方面,没有冒进,没有不顾代价地走一条不合梅州发展的路子。20年来,梅州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坚持‘三个希望’(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外),到实施‘四个梅州’(开放梅州、工业梅州、文化梅州、生态梅州),再到‘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找到了一条科学发展观和梅州客观实际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今年6月份汪洋书记到梅州考察,充分肯定梅州的‘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要求梅州要走出一条‘跟别的市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李嘉接着用“经济发展大跨越、基础设施大突破、文教事业大发展、城乡面貌大变化、人民生活大改善”五句话来概括梅州地改市2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

  “去年年底梅州8个县(市、区)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

  李嘉用一连串的经济数据介绍了梅州经济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87年全市生产总值为24亿,去年为416.5亿,增长了6.5倍;1987年人均生产总值为589元,去年达到近万元,增长了5倍;1987年一般预算财政收入为3.16亿,去年23亿,增长了11.8倍;从2004年起,来源于梅州的税收总收入连续四年超过财政总支出。“更为重要的是,去年年底梅州8个县(市、区)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李嘉说。

  “建设‘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企业上市数量排在全省第五位”

  在产业发展方面,李嘉介绍说,目前,梅州工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培育发展了烟草、建材、电力、矿业、零部件、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梅州正依照产业转移的特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着力建设‘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走‘适度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梅州企业上市数量为6家,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珠海,排在全省第五位,被外界称为‘梅州现象’;梅州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梅州的主导产业和先锋产业。”李嘉说。

  “梅州由‘边疆胡同’变成广东对接闽赣的枢纽性城市”

  基础设施大突破使得梅州区位条件大大改善。李嘉介绍说,“20年前,梅州没有飞机、铁路和高速公路。只有国省道和韩江水道。在广东地级市中,梅州最早建国际机场。近五年来,广梅汕铁路、梅揭、梅河、天汕高速公路等先后通航通车。梅州到赣州的高速公路已经立项,梅州到潮州的高速公路正在争取立项。广河高速公路一通,未来广州到梅州将缩短为两个半小时。未来梅州8个县区都会实现高速公路覆盖。梅州由广东的‘边疆胡同’变成广东对接福建、江西的枢纽性城市。

  “梅州什么都没有,就是有点文化”

  对于梅州的文化事业成就,李嘉笑言,“梅州什么都没有,就是有点文化”。他说,打造世界客都是梅州文化最大的金字招牌。梅州是客家文化集大成的城市,客家“围龙屋”中国四大民居之一。20年来客家文化获得大发展,得到了弘扬和彰显。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和五华提线木偶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文化设施方面,剑英图书馆、华侨博物馆、剑英体育馆及叶剑英纪念园、客家公园、东山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建成。文化艺术精品方面,诞生第一部客家话电影《啼笑冤家》、第一台进京公演的山歌剧《山稔果》、《山魂》等,这些都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精品。“教育方面,民国时梅州就有‘梅州教育九州第二’的美誉。梅州高度重视教育,有的县政府的教育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0%。东山中学是全省规模最大、估计在全国也是最大的中学。20年来,梅州先后为国家输送20多万大学生。”

  “梅州20年来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20年来,梅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大变化。李嘉介绍说,梅城建成区从20.6平方公里扩展到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8万人,先后获得中国历史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东省‘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殊荣。‘一江两岸工程’建设被国家水利部称为城市堤防建设‘梅州模式’,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优秀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梅州也是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生态环境优越,城市绿化率从原来的23%增长到现在的48%。”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增9倍和8倍”

  “改革开放的成果最关键是惠及老百姓”。李嘉说,20年来,梅州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2007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87年增长13倍、9倍和8倍。城乡低保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首批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顺利推进。

  “建设广东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

  “回首2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的美好情景,我们信心百倍。”李嘉最后说,今日梅州,正处在乘势腾飞关键时期。梅州将在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的精神的指引下,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广东的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全力推动梅州在青山绿水中异军突起、跨越发展,勇担全省山区市探索科学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使梅州成为“产业很特色、文教很昌盛、社会很和谐、山水很优美、人民幸福感很强的地方。”

编辑:张伟雄

记者文芬 通讯员 罗伟章肖伟光
     相关链接
    ·官方澄清“珠三角9城市将合并”消息属外媒
    ·广东副厅级官员称工资买不起房 儿子睡奶奶
    ·广东某银行多地储户存款被清零 系操作失误
    ·“三点式”美女举牌卖神医 年薪千万寻买主(
    ·黄华华:限制买车削弱幸福感 将整顿改革公
    ·广东佛山调查:3成90后务工者春节后不愿再
    ·广州警方被质疑造伪证 致四名少年获罪入狱(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游客首破300万 旅游收入6.
    ·广东丹霞山元旦间出现云海景观 如置身仙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