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工业技术学校筹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截至前日(5日),该项目征地拆迁956亩,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昨晚,市委市政府领导与源城区源南镇胜利村村“两委”干部及村民代表茶叙,以感谢该村为河源重点建设项目及河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市委书记陈建华指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8年初,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决定启动河源工业技术学校(原称河源理工学校)建设工程,并将其列为2008年市重点建设项目。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十项惠民工程”和办好“十件实事”的重要内容。3月21日,市政府成立河源工业技术学校筹建工作领导小组。6月20日,该项目建设建议书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审批。9月16日,市委书记陈建华前往该校现场调研,了解学校选址和工程建设等情况,并强调通过新建河源工业技术学校来整合我市的教育资源,打造我市的职业教育品牌。市长刘小华先后多次主持召开该校筹建工作的专题会议,过问学校的选址和征地拆迁等工作,并与源城区源南镇、胜利村等镇村干部商谈征地拆迁工作。
据介绍,该项目征地包含拆迁村民安置点用地和村民生产生活预留用地等,共约需统一征地1100多亩。今年7月21日,征地拆迁工作组正式进场。9月8日,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正式全面铺开。征地拆迁工作得到了胜利村村干部和村民的充分理解和有力支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截至前日,征地拆迁工作组丈量土地956亩,登记拆迁房屋120多户,所有征地拆迁工作有望在本月底完成。征地拆迁是该项目的关键环节,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为该项目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河源工业技术学校首期建设2009年8月底竣工和9月1日的正式开学赢得了时间。
陈建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胜利村村“两委”干部和广大村民表示感谢。他说,胜利村村干部、村民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为河源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大局意识。河源工业技术学校征地拆迁工作和筹建工作取得突破,意味着我市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上迈出坚实步伐。发展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发展建设,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在发展中受益。不久的将来,市区东江东岸将会崛起一座现代化的教育基地,这将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为群众的生产生活着想,为老百姓的子孙后代着想,要有所为、有所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建设一个现代化河源的同时,让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市长刘小华说,河源工业技术学校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筹建工作取得的突破与胜利村干部、村民讲大局讲发展的觉悟和意识分不开。他希望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继续支持和配合重点项目的建设,为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有关部门要逐一落实责任,加快推进项目筹建工作。
市领导赖泽华、温文斐、谢春森、潘安、叶维园等参加了活动。
(实习编辑:钟素萍) 赵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