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梅州对口帮扶第五次联席会议昨日(4日)在梅州雁南飞茶田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是穗梅两地率先实践“双转移”精神,共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的开端。两地签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及加强两地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书》、《企业投资合作项目协议书》。两地企业签约20个项目,涉及金额18.08亿元。按照计划,今年,广州各区(市)将无偿帮扶梅州市五县(市)资金3190.68万元。双方将共同建设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并力争成为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广州市长张广宁,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市长李嘉等出席并讲话。
过去五年来,广州对梅州的对口帮扶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集中力量解决山区群众“看病难、上学难、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问题,完成了丰顺县汤坑镇大溪背村安居工程、兴宁市叶塘镇供水工程等185项公益项目,广州累计无偿帮扶梅州1.38亿元。2005-2007年广州共资助贫困学生1060名就读职业学校,对5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培训各类人才1.4万人。同时,发挥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山区引进科技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930万元。
穗梅两地还联手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帮助山区筑巢引凤。目前,已建成番禺(五华)、增城(梅县)、黄埔(丰顺)、南沙(蕉岭)、白云(大埔)五个产业园区。上述园区首期开发达3585亩,广州方面投资1980万元,产业园建设初见成效。
昨日的会议确定,在今后穗梅两地的对口帮扶中,产业转移合作将成为重点。朱小丹表示,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对于广州来说,是建成全省“首善之区”、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必然要求。穗梅两地要以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载体,在深化对口帮扶工作上继续解放思想,突出双向互动、合作共赢,围绕山区产业集聚和珠三角“腾笼换鸟”的思路,促进梅州主导产业发展和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有机衔接、互动融合。刘日知表示,通过依托五大产业转移园区,将有效地实现穗梅两地的产业转移与对接,有效地推动梅州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绿色崛起”。梅州希望能实现汽车配件行业与广州的接轨,并希望依托梅州本地的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为广州培养输送更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工人才,同时依托广州的职业学校,招收更多的山区学子。
广州方面表示,今后将充分利用“山洽会”、“泛珠洽谈会”、“中博会”、“广博会”等合作平台,组织产业转移专场招商推介会,推动两地企业互相投资,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编辑:吴珊) 记者/翟永鸣 许蕾 通讯员/史伟宗 罗伟章 肖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