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广州“老大哥”真帮实扶 梅州百姓获实惠
2009-08-15

  从2003年拉开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的序幕以来,“老大哥”连续五年的真帮实扶让梅州山区百姓受益匪浅。

  据统计,五年来,广州市无偿帮扶梅州1.38亿元,共建设公益性项目185个;捐款赠物合计8055万元;两市经贸合作项目50个总值36.3亿元;无偿培训各类人才14232人,资助2620名贫困生上学,梅州向广州输送劳力23.8万多人,接待广州游客166万人次,取得了丰硕的帮扶成果。特别是有效缓解了山区群众“五难”问题:改善了基层医疗单位的办医条件,缓解了“看病难”问题;改善了山区学校办学条件,缓解了“上学难”问题;改善了山区群众供水、饮水条件,缓解了“饮水难”问题;改善了山区交通状况,缓解了“行路难”问题;实施农村安居工程,缓解了“住房难”问题。山区群众都竖起大拇指称道,广州“老大哥”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了我们心坎上!

  “三级互动”形成新格局

  五年来,穗梅两市联络感情,互访共商,共谋发展,形成“三级互动”的新格局:一是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互访。2002年秋,广州市党政代表团先遣组到梅州考察,原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率代表团考察我市及对口帮扶的五县(市),并在梅州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此后,每年都由一市主要领导带队到另一市举行联席会议,并检查两地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研究下一步发展大计。特别是2006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四次联席会议,使原来帮扶五县(市)扩大到帮扶梅州六县一区一市。二是区县(市)领导互访。广州市白云区、番禺区、天河区、黄埔区、萝岗区和广州增城市、南沙区七个区(市)的党政领导五年来均多次到对口帮扶的梅州各县(市、区)进行考察,我市被重点帮扶的五个县(市)亦组团到广州考察学习,互访频繁。三是部门相互考察学习。广州市科技局等30多个单位、部门相继赴我市调研考察、确定帮扶项目。两市“三级互动”为帮扶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真帮实扶实惠老百姓

  五年来,两市共同努力,已完成185个广州无偿帮扶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梅州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广大山区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户直接受益:兴宁市黄槐镇水改项目,广州市先后投放帮扶资金200万元,使该镇4万多群众及周边地区群众饮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广州分别投放帮扶资金174万元,援建五华县华城人民医院、安流人民医院,为该县北部和南片11个镇40多万人口提供就医服务,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无偿拨出专款兴建五华中医院住院综合楼、丰顺妇幼保健院、平远人民医院的基础设施、医护设备等……

  在帮扶中,广州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作重点。五年来,投放危房改造安居工程资金3704万元,使6994户32738贫困人口告别危房、住上新房。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不同程度受到强台风暴雨袭击,出现严重灾害时,广州市及对口帮扶区的领导都会亲自带队,纷纷拨出专款、派出专人前往受灾地区了解灾情,慰问灾民,支持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广州市向我市捐款赠物总值达到8055万元。

  结对帮扶兴公益事业

  区县(市)结对帮扶是穗梅对口帮扶的重要形式。在两市领导的重视和市经济协作办公室的共同努力下,两市的区、县(市、区)实现一对一结对帮扶。如番禺区,分两批与五华县16个镇实现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还投入资金建设双华中学、华新中学等学校的教学大楼及村道建设,五年来支持五华县额外帮扶资金1455.4万元;天河区的天河南街、东陂街办事处分别与平远县的仁居镇、八尺镇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并为当地群众义诊、送药,为仁居镇福利院的建设捐赠15万元……五年来,广州市各级帮扶我市农村医院、学校、道路、饮用水等公益性项目基本上都已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经贸合作结双赢硕果

  经贸协作是广州市帮扶梅州山区县(市)的一项重要内容。两市各级各部门非常重视做好政府间、企业间各种形式的经贸合作,促进联系沟通,推动经贸合作顺利开展。

  2006年,广东省第四届“山洽会”在梅州召开。在项目合作、招商推介、资金筹集等方面,梅州都得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两市合作项目14个,总值达到23.5亿元,招商推介受到热烈欢迎、热情接待;筹办经费得到280万元,用于“山洽会”主会场改造等。

  五年来,两市经贸合作项目实现了有效对接。广东云山汽车厂落户兴宁市富和产业转移工业园,总投资10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吸收员工2000多人,实现年产大中型客车和专业汽车3500辆,年产值达到20亿元,年创税收1.5亿元;广东新南方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在丰顺县创办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生产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蕉岭电池厂与广州虎头电池集团继续扩大合作,广州方委托蕉岭电池厂加工虎头牌电池壳、电池芯,金额达1.3亿元;平远南药资源有限公司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每年既可为广州市制药企业提供药材2500吨,又能为梅州解决2000至3000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梅州还与广州市开展了旅游、劳务等方面的合作;在广州市建委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10多家建筑施工企业在穗承接97亿元的工程建设项目。特别是在2007年7月下旬,应梅州市政府的邀请,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副总经理许建生带领考察团,专程来梅对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进行考察,这是两地汽车零部件产业交流合作的良好开端。

  产业转移是加快我市山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也是推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梅州的重要途径。2007年以来,在两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下,各县(市、区)与广州市对口帮扶区已签订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和意向书5个。

  部门帮扶有显著成效

  五年来,广州市对梅州市的帮扶不仅是在农村扶持,同时也体现在两地各级部门积极开展部门之间的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支持帮扶梅州推进信息化建设。如广州市信息办,无偿支持70万元资金,分别帮扶建设梅州市委办和政府办公室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同时还捐赠了价值30多万元的电脑等网络设备。二是支持帮扶梅州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梅州每年选派一批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较好、现任正科职以上的干部到广州市直有关单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锻炼;广州市人事局先后派送60多名初任公务员到我市乡镇学习锻炼。三是支持帮扶梅州开展智力扶贫工作。从2005年至2007年,我市共输送了1210名贫困生到广州土地房产管理学校等5所学校就读,贫困生在广州学习的学费、实验费、住宿费共约1000万元由广州市财政核拨;广州市团委资助贫困生200名,同时支持“扶孤助学金”31.7万元……广州市还安排专项培训资金550万元,分别在五县(市)进行转移就业培训,培训各类技能人数5230人,就业率达到96%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梅州市向广州市输送了城乡劳动力23.8万人。四是支持帮扶梅州修建学校、办公、活动场所。如广州市团委支持110万元,在五华、兴宁、平远、梅县各兴建一所希望小学;广州市司法局和劳教局分别支持74万元给我市劳教所维修和兴宁市宁新、兴田两个街委会司法所址建设,等等。五是支持帮扶梅州解决各类业务经费。如广州市科技局为我市实施科技项目36项,扶持项目资金累计930万元,无偿帮扶梅州市科技局经费75万元,主要用于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务经费。如广州市科技局为我市实施科技项目36项,扶持项目资金累计930万元,无偿帮扶梅州市科技局经费75万元,主要用于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编辑:吴珊)

记者曾海鹰
     相关链接
    ·官方澄清“珠三角9城市将合并”消息属外媒
    ·广东副厅级官员称工资买不起房 儿子睡奶奶
    ·广东某银行多地储户存款被清零 系操作失误
    ·“三点式”美女举牌卖神医 年薪千万寻买主(
    ·黄华华:限制买车削弱幸福感 将整顿改革公
    ·广东佛山调查:3成90后务工者春节后不愿再
    ·广州警方被质疑造伪证 致四名少年获罪入狱(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游客首破300万 旅游收入6.
    ·广东丹霞山元旦间出现云海景观 如置身仙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