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最近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将迎来最富想像空间的黄金时期。
粤东地区正踌躇满志,欲搭上海西战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的快乐班车,改变其在广东省有些边缘化的局面。而对珠三角来说,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意味着在沿海经济带增加了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新邻居,更是一个互动合作,推动中国融入国际经济舞台的朋友。
珠三角应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
之前业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具体范围一直存在争议,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只作了一个大致的圈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位。
“从地理位置上看,粤东地区无疑属于海峡西岸范围,没有从国家层面明晰,这是因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市场主导而并非行政区划形成。”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惠及的不仅仅是占据主体地位的福建。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认为,建设海峡西区展示了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最大努力和最大的诚意,海峡西岸经济区不仅会促进周边的浙江、广东等东部地区发展,从全国布局来看,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也有拉动的作用。
“虽然国务院会议通过的文件是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但就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来看,目前,福建一省还不足以代表整个海峡西岸来与台湾对接,必须与广东、江西、浙江等邻近省份联手合作。这是一种责任,更是发展机会。”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宋劲松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统筹区域内协调发展,推动跨省区域合作,加快形成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是国务院会议明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宋劲松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三角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
“作为两个独立的经济带,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更多的是一种互动关系,两片区都引入了很多港澳台的电子信息产业及制造业,在产业上有较强的融合性;大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合作的一些先行经验与重大改革措施,对海峡西岸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也有借鉴意义。”宋劲松说。
粤港闽台合作提前升温
“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广东的最大意义在于通过这个平台扩大与台湾的合作,引入台湾的产业链。”陈鸿宇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实际上,此次国务院会议前,福建、广东、香港、台湾四地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今年已经提前升温。4月15日-16日,台中市市长胡中强高调访港,大胆提出了“闽台港粤”超级经济区域的构想,主张四地深化产业合作,促进投资贸易,希望借助福建和香港,加强台湾与大陆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圈的联系。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提出,台资企业可以继续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务和现代化物流服务,形成粤港台三点一线的运作路线。同时,在港的台资企业可以利用CEPA和服务业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措施,开拓广东的市场。此外,可成立港台商贸合作委员会,港台商界共同在广东乃至内地寻找商机。4月23日-24日,香港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密集访粤,除要求加强合作外,亦强调要携手留住台商。
粤东崛起的历史性机遇
作为广东最靠近福建省和台湾的区域,粤东地区将成为广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合作的桥头堡和重要通道。“经济区域间的重叠共生是必然现象,如此,粤东可以同时享受泛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更自由地支配经济要素。”陈鸿宇说。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粤东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对台经贸合作交流,今年2月,广东省正式将“支持粤东北地区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令粤东对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热情膨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汕头推进海峡西岸地区建设工作方案》正在落实中,大力建设海西区域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提出争取举办每年一届对台合作交流会,重点承接台湾光电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引导台资企业参与投资能源、精细化工、造船等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效益的产业,吸引更多的台商服务业企业进驻。
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也强调要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利用好饶平台商投资试验区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台商到潮州投资创业;继续抓好对台小额贸易,尽快启动小红山对台小额商品市场建设;把潮州特色产品打入台湾市场,并利用潮州港自身优势,进一步谋划与世界知名港口高雄港的合作。据悉,潮州市政府对未来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已形成初步的合作框架。
地理纵深
重大基建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
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厦深铁路是连接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便捷铁路通道,这条“黄金通道”承载了粤东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梦想,将串连起中国经济的两个引擎,促进厦漳泉、汕潮揭、珠三角等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沿海港口优势,推动沿线各地经济的发展。无疑,处于线路中段的粤东地区将会充分受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厦深铁路自2008年1月广东段破土动工以来,目前已进入潮汕地区施工阶段,在潮汕第二大河流榕江特大桥施工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预计将在2011年建成通车。届时,从深圳到厦门仅需要3个小时,比现有铁路或者公路至少缩短4个小时,厦深和东南沿海片区将打造出一个3小时经济圈。
粤东汕头至揭西高速公路项目也将力争于今年底前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约为100亿人民币。建成后,汕头至揭西的时间将缩减为一小时,形成汕头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道。本报记者佘慧萍实习生代进
地理论见
西岸经济区必须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早由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但是一直是区域层面的战略,这次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明晰,可以为广东、福建、江西、浙江等地在海峡西岸片区的合作提供国家层面的支持。”汕头市台港澳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忻航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他表示,初步公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尚没有明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范围,因此福建省能享受到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无法知道粤东能否享受到。
“因此,非常有必要呼吁,国家在出台相关细则时,能将粤东、浙南等地理位置上属于海峡西岸的片区明确纳入,有了优惠政策支持,地方才能更好地协调各种经济要素;同时,与珠三角、长三角等片区相比,海峡西岸片区跨越的省市比较多,而且原来片区内城市的经济联系还不够紧密,很有必要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更快发展。”忻航说。
编辑:张伟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