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引入了面试竞选者家人环节,廉江推出的公推竞选引起热烈讨论和争议。图为一竞选者的配偶和母亲在接受考官提问。陈炼摄
最近,由于引入了面试竞选者家人环节,廉江推出的公推竞选引起热烈讨论和争议。如今,廉江公推竞选进展如何?记者近日前往廉江展开调查。
据廉江市委书记许顺介绍,该市已于3月31日公推竞选出了13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职人选,并于4月21日宣布任命。虽然竞争的是13个副科职位,但这个粤西县级市的公推竞选从一开始就在争议中进行。
与外界广泛质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廉江市委组织部的反馈信息显示,目前尚无一人就此次公推竞选告状,竞选者无论胜败都颇为服气。虽然此举在网络上一度引发大讨论,但廉江当地普通群众对此却并不关心,记者在街头随机调查的10人中,无一人知晓此事。
一问面试家人是不是“创新秀”?
被质疑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面试家人是不是“创新秀”?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发表评论认为,面试家人,除了有些许宣传价值,不外乎做秀,装点装点门面,浪费资源和精力。
对此,廉江方面颇感冤屈。廉江市委书记许顺说,争议确实出乎意料,公推竞选之初,廉江市委原本不打算宣传,就连湛江本地媒体都没请过来。后来有一位领导提出,既然工作已经做了,还是应按常规予以报道。于是,《人民日报》等媒体都作了简短的报道。可这简短的报道就像扔进水里的巨石,迅速掀起狂澜。正如廉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康强所言,这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此次公推竞选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影响这么大,二是没想到效果还不错。”
二问一次谈话能否问出实情?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曾在评论中说,组织与家人的一次谈话,难以勾勒出官员品德的真实面貌,考察官员应当有一个更长的阶段。只有更多地以公众为评价主体,才可能选拔出长期以来有群众口碑的官员。
然而廉江方面认为,这个观点本身没有错,但是廉江此次公推竞选拟选拔职位为20个,最终竞争的有13个职位,竞选人多达57名。“我们选拔的干部不是一个两个,如果要长期跟踪这么多人的道德表现,在实践中很难做到,即使能够做到,成本也太高”,杨康强说。
廉江方面还表示,选拔干部没有一个办法是十全十美的,通过面试家人来了解竞选者道德表现,有总比没有好。至于引入公众口碑,实际上廉江在单位公开推荐、面试官选拔等环节已经做了,这次面试官多达42人,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机关代表、基层代表、各界代表各7人。
三问家人会不会“报喜不报忧”?
干部家属的答卷能客观吗?会不会有些干部即使不孝,但家人为了让亲人出人头地,违心地说“儿子孝顺”,“丈夫顾家”?正因为如此,众多论者认为,就算跑到家属那里去调查,得到的信息也未必可靠。
记者在调查中获悉,家人也不全是说竞选者的好话。面试官、廉江纪委副书记关维荣告诉记者,面试过程中就有两名竞选者的家人提出了批评意见。还有一名竞选人因为与妻子长期不和,担心妻子在考场过分说自己的坏话,最终退出了竞选。
为了能让家人作出真实的回答,廉江市委组织部在命题时十分谨慎,防止题目一般化。关维荣以“您的儿子孝顺吗”这一问题举例,如果只是简单地答孝顺,打分就会比较低,若能举出生动的例子,得分就高,“面对多达42人的庞大考官队伍,要临场编出生动的例子也很难”。
雷辉 1 2 下一页
四问谋私者和家人关系岂不更铁?
以德为先选拔官员没错,但究竟何谓官德?有网友认为,廉江市不是着眼于选好官而是在选“孝子”或选“好丈夫”、“好妻子”。还有论者认为,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也许更容易得罪家人,而想方设法为亲人谋私利者,和家人关系肯定铁得很。这样一来,组织部门得到的调查结果,正好相反。
“如果仔细了解公推竞选的始末,人们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许顺说,“竞选者的为官能力,在单位公开推荐、考生演讲、举止仪表、言语表达能力等众多环节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记者拿到的《廉江市公推副科级领导干部考察工作方案》显示,公推竞选有很多环节,面试家人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占分数占总分的十分之一。吴志纯是廉江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一职的当选者,他表示竞选者能不能竞选成功,主要还是凭自己综合素质,家人的因素所占权重有限。
一项“创新”引发争议
为了考察竞选者的道德水准,除了竞选者演讲答辩外,他们的配偶与父母也一齐上台接受考官的提问:
“你的儿子孝顺吗?”
“你为你的儿子自豪吗?”
“假如你的丈夫很有才华,但长期怀才不遇,到了中年才当上领导,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办?”
编辑:钟素萍 雷辉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