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穷根难断,无知识富贵不长。”昨天(4日)是廉江市塘蓬镇飘塘村做年例的日子,但笔者走进这条小山村,却发现出奇地宁静,没有传统热闹的“游神”节目,取而代之的是村教育基金会在文化楼前为孩子们颁发奖学金。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飘塘村有4年没做年例了。村民把原本用来做年例的资金用于设立教育基金会,在每年春节举行一次表彰活动,奖励孩子们。在教育基金会的鼓励下,该村形成好学向上的氛围。4年里,小山村先后走出了8名大学生,130多人次顺利升学。
2002年,飘塘村媳妇揭秀清在廉江市财政局离岗退养后,毅然回村带领村民开展新农村建设。揭秀清发现,该村村民平时很节俭,却舍得花钱做年例。“为何不把做年例的钱用在教育上呢?不仅避免了年例‘游神’时发生的纠纷,还可以鼓励孩子们努力向上。”在揭秀清和村干部的努力下,飘塘村教育基金会在2005年农历正月初六成立,该村延续了几十年的年例巡游等活动也在这天戛然而止。
据了解,飘塘村教育基金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热心人士和村民的支持。该村规定,每个村民每年捐给教育基金会4元或5斤谷,用来奖励优秀学生和激励后进学生,奖励率达80%.4年里,基金会共发放14080元奖学金。
飘塘村教育基金会会长揭秀清欣慰地说:“基金会成立后,孩子们受到了很大鼓舞,在学习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郁氛围,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了大中专院校和重点中学。”
编辑:钟素萍 郑基雄郑岚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