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东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海丰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2009-08-15

  近日,海丰县附城镇道山、圆山、联西村民反映当地排洪渠道不畅问题,现场接访的县委书记彭俏奇当场拍板拨款几十万元予以解决。“大接访”成了海丰处置化解信访重难点问题、案件的有效途径。

  海丰县积极创新信访工作形式、方法和载体,变“上访”为“下访”,于本月12日至13日在全县各乡镇(场)开展了县党政领导成员“下乡接访”活动。两天时间共接待来访群众905人、登记上访事项300宗。整个接访活动从登记、候访到导访、接访、息访、劝访等各项程序,均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出现“闹访、缠访”等过激行为。在接访过程中,各位县党政领导成员认真细致地听取了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当场解决的,要求相关部门当场进行解决;当场不能解决的,向群众解释清楚,并明确规定解决时限,协调有关部门在确定时限内妥善解决;对于到访人的不合理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说服解释工作,向群众讲清道理。在两天的接访中,各党政领导成员当场拍板解决信访案件47宗、限期解决处理25宗,群众对这次县党政领导成员集体大接访活动反响良好。

  海丰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层级、属地、职能管理“三大管理责任制”。一是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县党政“一把手”为全县第一责任人,担负指导、部署信访维稳工作的总责;县党政班子领导成员为挂驻镇(场)和分管线条的主要责任人,直接负责所挂驻镇(场)和分管线条的信访维稳尤其是重难点信访案件的协调、处置工作;各重难点案件包案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为直接责任人,对所包案件负责到底、一抓到底,从而建立起“三位一体”的层级责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属地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落实各镇党政的信访维稳管理职责,把信访维稳工作列入各镇党政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特别在处置重难点信访案件中,突出所在镇党政的主导作用,坚持“哪里的案件那里负责”、“哪里出问题那里解决”,促使各镇党政对当地的信访维稳工作和重难点案件负起全责,抓真抓实抓好。三是建立职能管理机制。明确重难点信访案件所对应的职能部门,由主管部门承担主要管理职责,负责协调、处置好有关问题和事项。同时,对各地处置的重难点信访案件,所涉及职能部门在各地党政的统一协调下,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妥善处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共同处置、解决好重难点案件。

  海丰县实施了县、镇领导轮值接访制度,并向群众公布每天接访领导的分管线条和职责范围,让群众根据自身的诉求需求适时上访、找对领导,使信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该县还实行经常性预约对话制度,由信访部门将信访问题和案件分解、落实到抓线领导和相关部门,通过接访日和不定期预约与群众直接对话,使信访事项得到圆满解决。

  海丰县还致力于信访工作“四个网络”的建设:一是建立群众上访诉求网络。以各乡镇的“平安中心”为接访点,每个星期由县党政领导和镇主要负责人接访一次。二是建立处置信访问题网络。三是建立应急处理网络,主要是做好劝退、疏导、维稳工作。四是建立信息情报网络,即在每个村聘请一名信息员,及时掌握动态,加强信息反馈,防患于未然。

  海丰县通过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群众的信访事项,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把一切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县内、镇内、村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编辑:钟素萍

记者黄维明通讯员余作明

     相关链接
    ·官方澄清“珠三角9城市将合并”消息属外媒
    ·广东副厅级官员称工资买不起房 儿子睡奶奶
    ·广东某银行多地储户存款被清零 系操作失误
    ·“三点式”美女举牌卖神医 年薪千万寻买主(
    ·黄华华:限制买车削弱幸福感 将整顿改革公
    ·广东佛山调查:3成90后务工者春节后不愿再
    ·广州警方被质疑造伪证 致四名少年获罪入狱(
    ·领导干部应从“熊牛论”中听到什么
    ·丹霞山申遗成功后游客首破300万 旅游收入6.
    ·广东丹霞山元旦间出现云海景观 如置身仙境(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