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12年环保新闻发布会。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通报了去年全省环境质量状况,2011年全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波动。在群众关心的空气质量方面,21个地级以上城市及顺德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其中梅州、河源和阳江3市达到一级标准(风景区标准),酸雨频率下降9.4%。
不过,上述结果只评价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刚修订的空气质量标准新增的一氧化碳、臭氧、PM2.5三项指标,并未纳入去年的评价体系。省环保厅表示,“加快PM2.5监测网络建设、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已纳入今年广东省民生环保十件实事。在3月8日珠三角17个监测点按照新国标向公众发布监测数据之后,今年6月5日前,珠三角60个站点都将按照新标准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六成城市受酸雨污染
据通报,与2010年相比,去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稳定,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下降9.1%,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与上年持平;韶关、肇庆、潮州、揭阳和云浮5市的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城市空气以优良或良好为主,大部分城市轻微污染天数比前年略有减少(前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
“酸雨变淡了,也变少了”。空气污染与酸雨形成密切相关。去年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为5.11,酸雨频率为36.5%,全省城市降水pH均值上升0.25个pH单位,酸雨频率下降9.4%,省环保厅认为,“降水质量有所提高,酸雨污染状况明显改善。”
据统计,去年81.8%的城市(18个)出现酸雨,59.1%的城市(13个)受酸雨污染(年均pH<5.6),比去年上半年的统计情况增加2个。韶关、佛山和清远等3市属于重酸雨区,占13.6%,比去年上半年减少1个(肇庆)。
两项减排指标上升均与PM2.5相关
刚修订的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了一氧化碳、臭氧、PM2.5三项指标,但昨日公布的结果并未将其纳入其中,此前省环保厅表示,按新标准测算,珠三角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将下降至60%-90%左右。
昨日发布会上透露,经环保部初步核定,去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中,广东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了2.48%、1.8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上升了1.03%、4.90%,其中上升的两个指标都是与空气排放相关,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PM2.5。
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陈光荣坦言,和全国的情况比,广东有三项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但二氧化硫完成的情况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差。“全国二氧化硫平均是下降的,我们省上升了1.03%。我们在减排这项工作,做的还不尽完善。”
陈光荣分析,出现两项指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电厂发电站大增,去年由于干旱,火力发电量增加了21.5%,相应的导致燃煤增加了2390万吨,同比前年增加了22.2%,由于发电站的增加、燃煤的增加,导致火电二氧化硫排放同比增长了3.62%,氮氧化物同比增加了7.74%。另一个原因是机动车的增长量太快,去年机动车新增了130万辆,但淘汰的黄标车又少得多,进展没有达到预期,所以机动车排放方面氮氧化物同比增长了3.78%,这两个原因导致去年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不降反升。
提前淘汰黄标车有经济激励政策
陈光荣表示,自珠三角17个站点3月8日公布包括PM2.5在内的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数据以来,设备运作良好,监测的情况从12日之前保持优良水平,12日到16日PM2.5污染持续上升并超标,到16日超标很严重,17日开始又逐渐恢复正常。“情况基本与预期符合,但PM2.5污染的治理压力很大。”
今年广东将结合国家新空气质量标准的颁布实施来加强污染减排。特别对两项不降反升的减排,正在制定年度污染减排的实施方案,包括电厂的脱硫脱销,黄标车淘汰,畜禽养殖业的污染减排,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等方面,全省今年要完成3000个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省环保厅已制定了黄标车“扫黄”计划——将中重型载货、大型载客的黄标车和运营企事业单位黄标车共50万辆作为淘汰的重点。珠三角地区2015年前基本淘汰黄标车,其他地区完成2005年之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并继续扩大黄标车的限行区域,制定提前淘汰黄标车的经济激励政策,防止外省的黄标车进入广东。
南方网编辑:张伟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