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大量调查,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清晰地浮现。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劳动者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从而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鲁力 摄
连日来,省政协领导集体出动,带队赴全省各地监督和视察劳动力转移。
前不久,省政协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对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一批由省政协聘请的“双转移”监督员也分赴各地监督“双转移”……
“双转移”3年多来,劳动力转移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省政协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围绕监督劳动力转移奏响“三部曲”,通过一系列新招摸清了广东省劳动力转移的情况。
调查显示,从2007年末到2010年底约3年间,全省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266.6万人,转移就业469万人。广东省农民工增加258万人,外省农民工减少200万,广东省本地就业比例大大提高。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全省超过70%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劳动者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从而支撑了产业转型升级。
缘起
省委书记给省政协“派工”
监督劳动力转移,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亲自交付给省政协的任务。
2008年5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全力推进“双转移”。2011年8月25日,汪洋在出席省政协“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专题协商会时表示,希望人民政协发挥民主监督的独特作用,推动“双转移”相关政策落实。9月14日,汪洋在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上再次表示,要着力加强民主监督,坚持政协委员视察产业转移园制度,并把范围扩大到对“双转移”工作的全面监督。
从肯定省政协视察产业转移园,到要求省政协全面监督“双转移”,这意味着省委主要领导对省政协、省政协委员的充分信任。
为落实省委指示精神,省政协黄龙云主席作出“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视察、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开展好“双转移”监督和视察工作,也被省政协列为2012年的重头工作,早在2011年11月就开始专题研究部署。
“三部曲”创新监督形式
怎样监督、视察,才能取得好效果?
省政协制订了详实的监督视察工作方案,对民主监督形式进行创新,一系列举措让人耳目一新。
建立省政协“双转移”监督员制度就是其一。
省政协邀请23名熟悉“双转移”工作,有热情和专业能力的省政协委员、特聘委员为督察员,对广东省“双转移”工作进行常态性的监督,深入了解“双转移”建设情况,梳理、分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往政协监督一般采取的是视察团视察、调研组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各项工作安排妥当了才开始监督。这一次,监督员打破常规,开展了包括暗访在内的监督视察活动。
委托大学专业机构调查“劳动力转移情况”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为使监督工作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经过重重遴选,省政协委托华南师范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广东劳动力政策、劳动力转移规划、农村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目前,该所发布的《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初评报告》已经报送省委并得到充分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4月中旬至5月上旬,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副主席汤炳权、唐国忠、覃卫东、周天鸿、温思美、陈蔚文,秘书长杨懂分别带领3个监督组和3个视察团,分赴粤东、西、北地区的15个市,对“双转移”尤其是劳动力转移情况开展监督和视察工作。
政情观察人士指出,省政协领导集体出动,用大量时间开展某一项工作颇为罕见,这显示出省政协对劳动力转移监督和视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