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广西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8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燃油税费改革影响上万人“饭碗” 广西多渠道安置
2009-08-08

广西新闻网记者文彩云实习生欧海艳

  核心提示: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自今年1月1日实行燃油税费改革后,广西因这项改革所涉及的征稽员们处于暂时;待业;中。他们中会不会有人因此面临下岗?重新上岗是否需要面临残酷竞争?关于这项改革涉及的人员安置问题,牵动着不少人的神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半年多的等待后,以上人员终于可以陆续结束;待岗;状态。自治区政府日前已正式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广西将通过多种渠道安置燃油税费改革后相关待业人员。对六费征收人员的去向,主要通过鼓励提前退休、税务部门接收、交通部门内部转岗等几种办法进行妥善安置

  《方案》中指出,我区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按照;转岗不下岗;、待安置期间;级别不变、合规合理的待遇不变;的总体要求,多渠道安置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征收人员(含合同用工人员),努力实现;人人有去向,不增加社会就业压力;的安置目标,确保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

  记者了解到,广西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涉及人员共12073人,其中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征收人员共8616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人员3457人。《方案》指出,2009年人员安置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妥善安置好六费征收人员的安置。

  自治区本级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征收人员(含合同用工人员),可以采取由本人自愿报名、通过考试择优安排的方式,转岗到新开通高速公路所增加的路政执法或其他岗位就业。

  对于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人员的安置工作,待自治区政府明确全区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停止收费后,再另行研究确定。

  自治区政府要求,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机乱开口子,擅自扩大或缩小划转人员基数,不得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和办理人员调入。

  安置办法一:

  鼓励提前退休

  在安置办法中,为减轻人员安置压力,对于一部分年纪大的人群,鼓励提前退休。《方案》指出,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征收在职在编人员,凡是在2008年12月31日前(含31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书面申请后,可以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批准,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安置办法二:

  税务部门;收编;

  小陆是养路费征稽大军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自从1月份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即将受到;威胁;,半年来他和同事们都处于;待岗;状态。;现在政策下来之后,我们有了方向,总算安心了;。小陆告诉记者,税务部门将接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过需要通过考试。这段时间,他和单位的几个同事都在认真看书复习,准备迎接今年8月份的考试。

  根据《方案》规定,各级税务部门要接收部分在职在编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根据中央编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下达的编制数额,依据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要充分尊重改革涉及人员意愿,由税务等部门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制定的公路养路费征稽管理人员考试录用、调任等接收具体办法,制订我区实施方案,进行考试录用或调任。 tujian.org

下一页 第[1] [2] 页

     相关链接
    ·郭声琨在焦柳线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后作出重要
    ·焦柳线列车颠覆事故所有伤员获及时妥善救治
    ·中药外敷 冬病夏治正当时(图)
    ·大新一村民偷野蜂被蛰100多处 急救后成功脱
    ·农行广西分行营业部完成第三方存管业务年度
    ·农行南丹县支行上半年贷款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广西整顿餐饮服务安全:50人以上集体聚餐要
    ·广西年中工作会申明铁律:工程打领导牌将取
    ·千只蝙蝠栖息幼儿园大树 消防水炮对其进行
    ·燃油税费改革影响上万人“饭碗” 广西多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