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发生在贵州民族学院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母亲,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把双脚瘫痪的儿子背进了大学。校园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对母子,衣着清洁服的母亲推着一辆轮椅,上面坐着一位清秀的学子。清晨六点半,这辆轮椅被推到预科教育学院门前,母亲慢慢地停住车,把儿子从轮椅上扶起来,背进教室,轻轻地放到座位上,然后静静地离开,拿着一把扫帚继续她的清洁工作,冬去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87年,唐汉超出生在从江县丙梅一村六组的一个侗族农村家庭,家中有六口人,世代以务农为主。虽然生活比较拮据,但一家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不幸的是在他8岁那年,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也许正是这样的遭遇让他比同龄小孩更懂事,一天他突然对母亲说:“妈妈,我的腿站不起来了,我要上学,不上学的话我今后怎么办”?听到这话时,母亲忍不住哭了,高兴、伤心、无奈,千万种情绪……那一刻在这位母亲的心中纠结,她何尝不想让小唐儿上学,然而家中每月微薄的收入,以及为他治病落下的沉重债务实在无法让他们兄妹三个一块上学啊!当这事被懂事的姐姐、妹妹知道后,她们便决定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他。就在那一年,只有15岁的姐姐偷偷的跟着村里人去了浙江打工。而年幼的妹妹,却在家担任农活并照顾年迈的爷爷和奶奶。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就这样一路风雨、一路艰辛,2003年唐汉超顺利地念完了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地高中,可他的求学之路却异常艰难。可是坚强的他不放弃,最终在2008年以505分的优异成绩被贵州大学预科班录取(预科班设在贵州民族学院)。从此,他再次踏上了一段更为艰辛的求学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唐汉超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决定陪儿子一起“读大学”。唐汉超被分到了10栋502寝室,虽然他能使用拐杖,但从一楼爬到五楼对他而言还是很困难。于是,母亲便充当起儿子的双腿,清晨送去,傍晚背回。每次来回母子俩都会汗流浃背,可是母亲却从未说个累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日子一天天过去,可能借到的生活费却越来越少,无经济来源的日子该如何维持下去?母亲一筹莫展。于是,她开始到贵阳、花溪等地找工作。但对于无一技之长的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一连奔波了6个日夜,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坚强的母亲在夜深人静时哭了。当校领导知道母子的困苦境遇后,立即召开会议制订具体方案帮助母子俩,经过讨论后,学校决定给母亲一间单身宿舍,同时还安排她一份工作——校园清洁工。此时班上的同学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为唐汉超买了一辆轮椅,这让陷入困境的母子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从此,每天清晨六点,校园里微弱路灯下大家总能看到这么一幕:一位身穿橘黄色清洁服的母亲手握一把扫帚在校园小路上不停地挥扫着,直到校园晨练广播响起了,她才放下手中的扫帚,往10栋宿舍楼走去,因为儿子曾告诉她:“妈妈,只要学校广播响了,您就来接我上学,我要到教室晨读。”儿子的懂事刻苦让母亲备感欣慰。于是,清晨校园的小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那感人的一幕——母亲推着轮椅送儿子上学。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半学期行将结束时,无情的病魔再次突袭了唐汉超,他突然觉得视力逐渐模糊,经医生诊断为眼结膜炎。母亲想为儿子治病,可那一笔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她想都不敢想。坚强的母亲再次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当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知道后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对于需要长期进行治疗的唐汉超而言,大家的捐款总是有限的。为了多筹集一点医药费,每天早晨,当母亲把儿子推到教室,为儿子捧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后,便悄悄地离开教室继续她的工作,累了,歇一歇;饿了,忍一忍,实在饿坏了,才跑到宿舍吃着前一晚留下的冰冷剩饭……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每到中午,母亲并没有像其他同事一样午休,而是继续在自己所负责的卫生区域打扫卫生,因为在打扫过程中会拾到一些废旧报纸,她把捡到的废纸一张张的摊开,再一张张的叠上,然后把折叠好的废旧报纸娴熟地装入自己的口袋。在卫生工作打扫结束后,她便立即跑到篮球场拾同学们扔下的矿泉水瓶,但是每次她都比别人拾得少,因为她说,不能和老人们去争,那是不对的、不道德的。善良的母亲把更多的水瓶留给她认为比她更需要的人。直到傍晚来临之时,她才把拾到的废纸和瓶子拿到废品收购站去换取另外一份微薄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夜幕降临后,母亲总会到教室把儿子接回,也就在那时,母子俩的晚饭才开始,吃过晚饭,母亲来不及休息,便到开水房给儿子打热水,因为儿子的脚每天必须用热水敷,这样才能减少脚踝的疼痛。因此,母亲每晚都会蹲坐在儿子身旁弯下腰轻轻地给他敷上,一遍又一遍……回到宿舍后,她又继续熬夜工作——帮小卖部老板洗衣服、切土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母亲有一张和蔼的面庞。每次和她交谈,我都用侗语,她便恍若见到亲人般露出惊喜的表情,亲切地和我拉家常。从她的话语中我知道了太多太多关于母亲背后辛酸的故事,她时时都在担心儿子的病因没钱治疗而更加严重,担心家里80多岁的公公、婆婆会受冻挨饿,担心在外做临时工的丈夫过度劳累、露宿街头,更担心在外打工的女儿不能照顾好自己。就连在睡梦中,母亲的脑海里仍会浮现出儿子那弯曲的身影和那一声声敲响在地面上的拐杖声。梦醒后,母亲的枕头常常湿了一大片。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天,她对我说:“每当看到你们蹦蹦跳跳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家唐儿,每想到他,我的心就痛,要是他也能像你们一样活蹦乱跳,那该多好呀!可是他却不能。而每次我推着他经过球场时,我也不敢多看一眼,多呆一会,因为我害怕,害怕他看到同学们在球场上自由的奔跑而感到自卑,害怕他看到球场上激情的球赛而伤心落泪。其实他也想呀!也想和大家一样能快快乐乐地成长,自由自在地翱翔,可是他不能呀!”说着说着,母亲的声音沙哑了,眼眶湿润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