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存钱赚利息,不料因轻信所谓的理财产品回报高,筑城市民王先生的存款差点变成保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5月26日,家住白云区的王先生准备在某银行存5000元定期赚点利息时,一名自称是“银行员工”的人向他推介“利息更高的理财产品”。王先生连什么是理财产品都没弄明白,就按该“银行员工”指点的方式将5000元存入了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6月1日,那名“银行员工”电话告知王先生,要同他签一份合同。一看合同王先生傻眼了,怎么是保险合同呢?仔细一看,自己手中的存单竟是一份“保单”。原来这名“银行员工”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 tujian.org
王先生非常生气,当即表示自己不办保险,要求将保险单上的5000元划回到自己的存折上来。该名业务员口头答应了,但10多天过去,款还是没有回到自己的存折上,王先生无奈向白云消协投诉。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调查核实,消协认为银行和保险公司业务人员在向消费者推销理财产品时,没有详细说明服务内容和消费者应当知道的相关信息,没有全面履行告知义务。要求该银行尽快同保险公司协调,及时将王先生已入保险账户的5000元转为存款。15日,王先生保单上的5000元回到存折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白云消协提醒消费者,当银行员工推介某种理财产品,应当全面了解后再做决定。在购买或签订协议前,不要过于轻信口头承诺或广告宣传中的高额回报率,务必详阅相关条款。同时也希望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销售此类产品时,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客观全面地介绍与消费者利益有关的资讯。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