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鳌亚洲论坛共谋亚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
2009-04-30 |
|
新华网博鳌(海南)4月18日电题:用创意之火驱散严寒——与会者共谋亚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记者崔静、璩静、邓伽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亚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动漫,影视,娱乐等方面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愈发凸显,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经济的新兴板块,率先逃离灰色的经济阴霾。
此间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创意亚洲”分论坛会议上,来自亚洲及全球的文艺界人士汇聚一堂,共谋亚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寻求用创意之火驱散严寒。
逆势而上,创意产业点燃希望之火
“中国去年做了13万分钟的动漫节目,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但更大的发展应该是在2009年,‘井喷’会出现在2010年。”提及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胸有成竹。
作为一家传媒企业的掌门人,刘长乐脱口而出的一串数字,显示出他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密切关注: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占2.52%,总量大约为7600亿元;而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为2.49%,总量大约为6412亿元。
刘长乐说,“在2007年的基础上,2008年应该是有一定发展的。”一组票房数据印证了他的观点: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43.41亿元,同比增长30.48%,加上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和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广告收入,2008年电影综合效益拿下了创纪录的84.33亿元,中国首次挤进了全球票房前十名。与此同时,动漫游戏产业在2008年增长了97%,翻了近一番。
尽管全球经济黯淡,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2008年的网络游戏、影视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却逆势而上,分别保持了19%、20%、22%的增长,远远超过经济增速,令人在经济严冬感受到希望之火。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点,应该把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与发展,作为抵御和战胜金融危机的一个手段。”刘长乐说。
发挥“口红效应”,开拓发展空间
危机来临,人们可能会消减大额消费,房地产、汽车、外贸等支柱性产业遭到了冲击,但小小的口红依然会保持热销,因为人们需要便宜的方式让自己快乐一点。于是,例如看电影、看电视、看演出、玩网络游戏……这些“廉价而让人愉悦”的文化娱乐消费,看似“非生活必需品”,却也能顺势而上。这就是曾走红美国大萧条期间的热门现象——“口红效应”。
参加分论坛的专业人士纷纷表示,经济低迷时,人们更需要文化产品来慰藉心灵。亚洲国家应充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口红效应”,在经济危机中力拓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全世界每天创造的文化创意产业规模高达220亿美元;但中国去年一年的创意产业总量仅为7600亿人民币;尽管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2008年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从总体来讲比例依然很小。中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不足3%,而在美国,这一比例是25%,英国是17%,日本是16%。这些数据显示出我们的差距,而差距恰恰是我们要发展的空间。
“文化产业的提升,实际上是增长方式的一种转变。”刘长乐说,应该改变过去着重强调依靠房地产,贸易出口等拉动经济的方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知识,智慧等无形资源,推动经济发展。
全球第二大广告公司——英国WPP集团董事长索瑞尔爵士表示,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创意产业取得了很大成功,一些亚洲国家的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奖项,亚洲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广阔。
“如果我们把这个产业想成一种比较宏观的产业,包括三维电影制作,动漫,家具设计,网络游戏,时装设计,景观设计等,把所有这些都加起来,文化创意产业可能在亚洲形成2万亿元至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这在西方是完全没有见过的。”索瑞尔说。
警惕“纽扣现象”,实现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兴旺的黄金时期。然而也有专家称,目前同样是亚洲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亚洲国家和地区应当警惕“纽扣现象”,既要创新开拓,又要打“亚洲元素”牌,这样,即使没了“口红效应”的助推,亚洲创意产业也能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
两次获奥斯卡奖的印度国宝级导演谢加·凯普尔曾指出,西方为什么能拍出大制作的影片?是因为他们有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凝聚成一个品牌,影视产品依靠品牌进行全球营销获取回报,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创意产业还缺乏这些资源,更缺少这样的品牌运作能力。
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文化制造业领域,缺乏自主品牌,只出口“零件”,为别人做“嫁衣”的情况颇为突出,这被称作文化产业的“纽扣现象”。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的动漫与电影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贴牌”。动画《功夫熊猫》《人猿泰山》等大量动画片的制作都在深圳完成的,虽然带动了部分就业,但带来的价值很小,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原创。
“我们刚刚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必须创新》。”索瑞尔说,在电影、动漫等各个方面,中国都应大力创新,让整个世界不再习惯于“中国制造”,而是慢慢习惯“中国创造”。
在强调创新的同时,好莱坞电影导演,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同时提出,中国应该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上进行调整,为其提供更为轻松的发展环境。”今天的娱乐就是明天的文化,让我们学会相互轻松地嘲笑一下,不要太严肃。”他说。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