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海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年会观察:在热带阳光下寻求“过冬”大智慧
2009-04-30
  在热带阳光下寻求“过冬”大智慧   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的主题,不再沿用前几届年会主题中固定不变的前缀:“亚洲寻求共赢”,而是定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主题:“金融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对于年会主题的这种变化,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这样解释,年会的主题不能脱离热点,不能坐而论道,宁可“赶赶时髦”。   而当下最大的“时髦”话题,莫过于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保持经济的增长。半年来许多重要的外交活动,正是围绕着这个话题而展开。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情况之严重,用格林斯潘等大腕的话说是百年未遇,全世界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幸免地受到重大影响,而最近二三十年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亚洲国家也未能置身度外,亚洲个别过去增长迅猛的经济体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超过10%的负增长,而中国一季度的增长率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个多百分点。说世界经济正处于“严冬”季节,一点也不过分。虽然“冬天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已经不远,但如何避免在严冬中被冻伤或冻死,以迎接百物复苏的春天的到来,是经济界在“冬天”里最迫切的课题。   解答这样的课题,需要大智慧。而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的召开,就为寻求这种大智慧的人们创造了一个重要平台。今年参会的商界代表比往年大大增加,而且来自中国以外的商界代表比往年增加很多,参会的800多位企业代表中超过55%来自国外,这既说明这个平台的重要性已经得到高度认可,也表明了人们对寻求“过冬”大智慧的热切期待。UPS亚太区总裁德瑞克-伍德沃德说,“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这一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论坛聚集了全世界最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来探讨如何应对危机,这点非常鼓舞人心”。中国驻缅甸大使叶大波也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的时候,年会为各国和地区领导人探讨应对危机、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平台。   而计划于上周在泰国举行的东亚国家领导人峰会,由于泰国国内原因而意外流产,这更使得人们对政要云集的本届年会充满了期待。   当然,作为地处亚洲的论坛,对于话题的探讨自然离不开亚洲的侧重点和区域色彩,正如龙永图所说,不同于一些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会议或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将重点从新兴经济体的独特视角,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及新兴经济体的应对之道。   和年初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一样,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话题同样是探讨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而两者所不同的是,一个处于冰天雪地的寒冷世界,一个则处在四季常春的热带。4月的博鳌,正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在热带温暖的阳光之下寻求“过冬”的大智慧,话题虽然依然凝重,气氛却轻松了许多。   这样的轻松,来源于热带的阳光,更来源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刚刚公布的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表明,中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和潜力令人鼓舞。通用电气公司副总裁、通用电气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邦民表示:“面对金融危机,跨国公司最看好的就是中国。”在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时候,中国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和经济刺激计划让他感到乐观。   事实上,热带阳光照耀下的这片土地,早已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据透露,论坛所在的琼海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长预计将超过20%。我们相信,这片蒸蒸日上的热土,将给寻求大智慧的人们带来灵感。 (本报博鳌4月17日电)
     相关链接
    ·海南: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全国第一
    ·海南:3年花72亿元完成5项重点医药卫生改革
    ·海南:已有61%城镇低保家庭获廉租住房保障
    ·海口2737辆机动车即将报废 开上路罚款2000
    ·海口2.14亿元启动校舍安全工程 新增万个学
    ·海南23人渎职侵权被查 10人任局长等领导职
    ·海南关于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通告
    ·海南中小学校防雷合格率几为零 安全状况堪
    ·海南生猪价格持续回升 养殖户一头猪能赚80
    ·保亭利用“电子眼”监控脏乱差 节约管理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