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海南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设施农业”成为三亚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图]
2009-05-04
  凤凰镇槟榔村设施农业基地,农民在检查哈密瓜的长势。 中图社记者 李英挺 摄   政府投资两千亩种下好苗头   农户跟进两万亩喜得大甜头   三亚设施大棚农业越走越有奔头   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是中央的重大战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   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三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两三年前,三亚大胆提出,通过财政杠杆的作用发展设施农业。如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三亚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海南发展农村经济立起了一个样本。   一次失败的政府尝试   去年,三亚生产总值完成144.3亿元,为建省之初的31倍,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但农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也从建省之初的54.5%下降到2008年的18%。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越来越突出。   而且,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三亚农民人均耕地资源日益减少。统计表明,2005年,三亚人均耕地只有0.35亩,比1987年减少了65%,人均占有耕地水平仅相当于同期全省水平的1/2、全国水平的1/4左右。其中农民人均耕地0.7亩,仅相当于全省同期水平的56%、全国水平的28%。   三亚市政府负责人说,耕地的急剧减少和人均耕地的严重不足,急需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专家认为,设施农业的产出是投入的两三倍,产值是露天生产的五六倍。   3年前,在农民零星建设大棚的基础上,三亚将“设施农业 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生产资金上大力扶持。刚开始,三亚摸索实施“政府配套,滚动发展”的方式。也就是说,政府为农户或企业提供配套资金,采用“企业 农户”的模式,形成滚动发展。2006年、2007年,市政府共拨付扶持资金7500万元,规定对建设大棚的农户或企业,每亩瓜菜钢架大棚扶持5万元,兰花补贴2.5万元。5年后,政府将收回其中40%的扶持资金,连同当年的扶持资金一并扶持下一批群众,形成滚动发展。   虽然一些群众从中受益,但实践两年后证明,这种方式并没有滚动下去——政府投资很难收回来。这种基本上失败的方式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局面——设施农业在三亚大受欢迎,民间自我发展的面积不断增加。   很长时间里,许多干部、村民和企业都认为,三亚是热带大温室,这种优势条件下不需要建大棚也具有竞争优势。但专家认为,这种观点十分落后,这样的竞争优势是低层次的、低效率的。就拿原产新疆的哈密瓜来说,目前在海南也被大面积种植。三亚市南繁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劲松说,通过设施农业的人工调节,三亚的昼夜温差可达二三十度,比新疆还要好,种出来的哈密瓜既生态环保,又好吃,产量也高。   一个果断的行政决策   那次尝试失败后,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总结,又提出另一种模式:由政府独资建设规模化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再承包给农民合作社或农业企业,通过示范带动发展。即设施大棚由市财政投资建设,所有权归当地镇政府。镇政府对参与生产、管理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使用权进行招标,中标者拥有大棚使用权,负责管理和组织生产。   2008年,三亚市政府出资1.43亿元,分别在凤凰镇槟榔田洋和田独镇中学田洋,建设了1000亩连片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815亩热带兰花种植基地,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亚市委副书记黄明荣说,政府出面、出资建设的大棚,为承租企业、合作社、农民算好了一笔很好的回报账。以槟榔村田洋设施大棚为例,政府将在农村建设的设施视为公共基础建设,每年只向承租者收取每亩1600元的固定资产收益。按大棚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8年算,每亩大棚总租金为2.88万元,仅相当于政府每亩大棚8万元基础设施投入的36%。也就是说,政府向承租者无偿出让了66%的投资收益。   但农民的回报更加丰厚。政府回收36%的固定资产收益全部返还给出租土地的农户,每亩每年1600元。大棚承租者每年还要向出让土地农户支付每亩1400元的土地租金。而且,承租者招工必须优先考虑当地农民,也能增加一笔不小的劳务收入。   受此带动,一个个设施农业的“新富翁”不断出现,民间投资也跟进,设施农业在三亚获得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的各类设施大棚近2万亩,其中瓜菜大棚近1.8万亩,花卉大棚2000亩。包括轮造在内,去年全年种植面积就达到3.5万亩。   田独镇岭仔村农户黄亚文从2003年开始种兰花,在政府的帮扶下,面积越来越大。他说,一亩兰花一次产量1万株,一年可产3次,每亩年产值高达3万元。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无偿提供种苗、大棚、床架等,发动村民种植兰花。目前岭仔村45户人家大部分都种植了兰花,并组建了一个兰花合作社,花农在花市更有发言权了。   一片兴旺的产业集群   有专家指出,发展设施农业,实际上就是重点市政建设开始向农村转移,为三亚城乡统筹打下坚实的基础。去年,三亚各类用于“三农”的资金总量达到了10.4亿元,按全市890多个村民小组计算,平均每个受益就超过100万元。当年,三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9元,同比增长18.6%,为近6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农民从设施农业里可享受到固定收益回报金、土地租金、大棚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等4项收入来源,这种经营模式获得农民认可。   三亚南果果蔬专业合作社就有钢架大棚200亩,其中一半是竞标所得。建设施大棚基地时,村民陆大雄出让了2亩土地,他说,现在合作社打工,每月1500元,老婆800元,加上地租和固定收益回报金,算下来每年可挣几万元。   海南日报记者多次采访了解到,虽然设施大棚的效益较为可观,但前期投入较大。最简宜的经济型大棚,每亩也需5000元,钢筋水泥大棚每亩最低造价也需5万元。   据统计,3年来,三亚财政投入2亿多元,建设了2000亩设施农业,一系列扶持设施大棚发展的举措也带动农户及企业发展设施大棚资金4亿多元。   海南日报记者调查得知,镇政府出资、农民自建或集资建设模式也在各乡镇不断出现。在田独镇六道村,700多亩的设施大棚基地蔚为壮观,里面的哈密瓜还较小,但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说,这个基地是农户集资委托领头代理人,然后再由几个代理人合伙经营,原则是“自愿组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今年,三亚财政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的资金仍高达8000万元。黄明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几年,还将继续大力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前期投入的扩散效应和示范作用,未来政府主导的模式会慢慢降到次要地位。   根据规划,到2015年,三亚设施大棚将达到4万多亩,到2020年达到六七万亩,实现销售总收入上百亿元,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   中图社记者 王红卫 吴钟斌   (中图社三亚4月17日电)
     相关链接
    ·海南: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增速全国第一
    ·海南:3年花72亿元完成5项重点医药卫生改革
    ·海南:已有61%城镇低保家庭获廉租住房保障
    ·海口2737辆机动车即将报废 开上路罚款2000
    ·海口2.14亿元启动校舍安全工程 新增万个学
    ·海南23人渎职侵权被查 10人任局长等领导职
    ·海南关于加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通告
    ·海南中小学校防雷合格率几为零 安全状况堪
    ·海南生猪价格持续回升 养殖户一头猪能赚80
    ·保亭利用“电子眼”监控脏乱差 节约管理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