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了全省大项目建设进展工作情况。报告中说,我省坚持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措施,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大项目建设稳步扎实推进。1-4月份,全省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58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6个;省重点推进大项目开复工174个,完成投资12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9亿元,增长51.2%,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杜家毫报告了推进大项目建设所做的重点工作。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实行省级领导和各市(地)、各部门分工负责大项目制度。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工程”项目,落实省级领导责任分工。创新大项目推进机制,开展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设。省政府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市(地),加强大项目督导。各地普遍开展了领导包保项目责任制。
精心谋划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在民生工程方面,进一步加快“三棚一草”和“三供两治一绿”等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大项目今年投资达到500多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展以公路、铁路、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在产业和高技术项目方面,省政府确定了23个重点产业基地(链、群),项目总投资474亿元。在加强自主创新方面,积极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省内首台(套)装备项目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积极争取中央投资。中央扩大内需投资3000亿元中,我省预计累计争取102亿元,超过各省可争取资金平均值,同时还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60亿元。加大省财政资金投入。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对全省经济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的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仅对煤矿城市棚户区改造一项,省政府投资就达到13亿元。继续扩大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等规模,建立了政银企联席会议,努力向银行机构推介省重点推进大项目。制定和落实项目建设优惠政策。围绕我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省政府出台了20多个政策文件,对于项目建设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积极外引内联,强化投资主体。加快我省与中央大企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项目的落地。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庆120万吨乙烯改扩建项目,已开始大规模集中建设。中铝集团在我省建设的3万吨海绵钛项目,争取在7月份实现复工。省国资委所属企业今年大项目建设计划投资将达到70亿元。通过政策鼓励和引导,充分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争取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投资大项目。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加快前期推进,夯实项目基础。努力争取国家审批我省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农业等项目。加强规划带动。根据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省组织制订了7个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实施方案。1-4月份,省发改委和工信委审批(核准、备案)项目近300项,项目总投资430多亿元。加强土地预审和环评等前期工作。
严格项目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产业政策。严格禁止和限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加强乳制品、玉米深加工、大豆油脂加工等项目建设的合理调控。加快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大项目建设。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大唐哈尔滨第一热电厂等项目有序进行。土地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告中说,总体看,我省大项目又快又好建设的基础在增强,难点在突破,效果在显现。与此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投资主体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项目和高技术项目不多;企业自有资金和政府资金不足,项目资本金和配套资金筹措能力弱;有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实质性开工建设难;一些项目管理不精细,投资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报告中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省重点推进的300个大项目建设。创新项目谋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组织实施一批结构调整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和创新项目融资方式,增强大项目融资能力。严格项目监督管理,打造高效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加强协调服务,努力改善创造良好的大项目建设环境和条件。(编辑:柳莹)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