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讯 5月2日,通过国家卫星遥感系统和飞机巡航监测,伊南河南线火场(伊春)明火全部被扑灭。这是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和沾河前线总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由参加扑火战斗的伊春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森警部队官兵共同奋斗创造的胜利果实。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27日13时12分,黑河市沾河林业局伊南河林场发生草甸森林大火。16时,山火烧入伊春市友好林业局境内。伊春市迅速作出反应,启动紧急扑火预案,调集森警和专业扑火队600余人,赶赴友好林业局奋斗林场。28日4时,火场实现了合围,外线无明火。但是,上午火场风力瞬间高达8级,风速达每小时60公里以上,形成急进地表火。14时,火场变化成两条火线,过火面积迅速扩大,火头迅猛推进,南线火场形势告急。 tujian.org
面对瞬息多变的火场形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4月29日20时40分,省委书记吉炳轩与伊春市委书记许兆君通电话,对扑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扑火过程中确保村屯农民、林场工人和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伊春绝对不能有人员伤亡。4月30日10时30分,省长栗战书从沾河前指出发,连续驱车6小时紧急赶赴伊春,亲临火场一线坐镇指挥,在看到风向突变,火势南下,对伊春中心城区形成直接威胁时,省长栗战书果断决定,在增派森警和专业队火线集中精力打火的同时,开设从鸡爪河林场至三合林场再至广川林场一条宽100米、长近60公里的隔离带。在哈尔滨省森防指挥部坐镇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豪紧急协调和调集各种力量驰援伊春。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30日18时,中国武警总队副司令员息忠朝带工作组赶到伊春后,与省长栗战书一起就下步扑救行动进行了具体研究和部署,紧急调集武警佳木斯市支队和绥化市支队300多名官兵,以摩托化行军方式开向伊春,直接奔向火场进行增援。4月30日,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总队长杨斌少将率领1000名官兵在西线打防火隔离带。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政委唐本高组织指挥400多名官兵打烧隔离带、看守火场,并帮助伊春的岭峰、山峰、枫桦和翠北林场疏散群众2000多人。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4月30日20时,沈阳军区驻哈尔滨某部的闻名全国的苏宁团、老虎团2500多官兵抵达伊春,确定任务后,5月1日凌晨3时,部队官兵全部开进指定地点。他们兵分两路,老虎团在集团军参谋长陈红海少将、省军区副司令付慧军和部队长高光辉大校亲自指挥下,来到翠北林场和阳光林场一带,苏宁团在副部队长刘凤奇的带领下,来到三合林场和鸡爪河林场一带,迅速投入扑火战斗,重点打设防火隔离带和清理火场。仅用一昼夜就开设了24.6公里的防火隔离带。5月1日晚,他们借助有利的天气形势,兵分四路,在翠北林场、阳光林场、松园林场打起了歼灭战,为夺取扑火全胜夯实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森警官兵和专业扑火队作为扑火的主力部队第一时间出现在火场,武警部队指挥部李全海和沈金伦少将靠前指挥,省森警部队总队长魏凤桐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一起昼夜战斗在火场一线,冒着经常变化的风向带来的凶猛火势,森警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与火神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佳木斯森警300人和佳木斯武警226人奋战在红星大平台火场。牡丹江森警350人在友好鸡爪河开设隔离带后于5月1日下午转战友好岭峰、松园火场。哈尔滨森警275人奋战在友好松园火场、190人奋战在红星大平台火场。黑河森警373人奋战在友好岭峰火场。吉林、内蒙古森警官兵1000余人也抵达伊春扑救山火。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市和中省直有关部门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交通厅的协调下,伊绥高速公路建设工地30公里内的所有挖沟机全都调到伊春火场一线,同时,从鹤岗、佳木斯、绥化市和省水利厅、建设厅、中铁十九局等系统调集了72台挖沟机33台推土机运送到沾河林业局伊南河火场投入隔离带作业,为隔离带快速高质量打通提供了装备保障。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姜魁指示伊春电业局,投入人力、物力全力保障供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绥化市委、市政府派出支援扑火前线物资车抵达伊春,为火场官兵送去了给养,同时,伊春各地也源源不断地把给养送到一线,为打火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tujian.org
5月1日傍晚,随着伊春火场上空天气象条件的变化,按照前指的统一部署,伊春市气象部门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根据火场出现有效降雨的有利条件,省长栗战书下达最后一战命令,要求参加扑火的军警官兵和专业扑火队员借助下雨的有利契机,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扑灭明火,夺取南线扑火的决定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经过一夜的扑救,伊南河南线火场(伊春)明火被全部扑灭。目前近万名指战员正继续奋战在火场上,进一步扩大战果,开展拉网式清理和巡护,消灭每一个火点、火星,严防死灰复燃,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南前指提出要未雨绸缪,即使大火彻底扑灭也要抓紧打造伊春市的防火战略隔离带,确保伊春市的长久、绝对安全。(编辑:谢晓丹)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