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森工企业“口粮林”中放生千万大树 |
2009-06-17 |
|
有关部门的一项最新统计表明,黑龙江省森工企业自2004年以来,主动在自己的口粮林中,少砍350多万立方米木材,放生1000多万棵参天大树。总体上仍处于“两危”状态的森工企业,不仅放弃了35亿元的国家救助,还为社会增添了数以千亿计的生态效益。
上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曾以多砍木头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森工企业,相继陷入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为确保林区职工生活不受大影响,促使林区尽快走向复兴,国家及时采取了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措施,1998年以来,每年都从中央财政拨出专款,同时允许森工再砍一部分“口粮林”,用以补贴。这项优抚政策,森工至少可以安然享受到2010年,然而林区广大干部职工却主动打了折扣,在新的历史时期,少砍木头,为绿色龙江做出了新贡献。
省森工总局资源局日前提供的数据显示,天保工程实施后,国家给我省森工核定的木材年产量为419万立方米,这个基数较最高年产量少了841万立方米,从理论上说,刚好够吃饭钱。2004年开始,森工企业通过进一步苦练内功,过紧日子,有了些许自救能力后,每年的采伐量,都低于限额,5年累计少采了352万立方米木材。而生产这些木材,至少要消耗1056万棵20年以上生的大树。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苦练内功、过紧日子不仅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指向,也为森工这个庞大集团少采木材、多做贡献创造了先决条件。上至森工总局,下到林场,纷纷从一张纸、一度电、一斤煤抓起,精打细算。管理手段不断优化,木材售价连年大幅攀升,每立方米均价已突破千元,5年来仅此一项,累计增收20亿。林产工业、多种经营也有了较大发展,单单黑木耳一项,林区老百姓的年进项就超过了10亿。上半年不但偿还了拖欠的4.15亿元职工工资,彻底解决了历史拖欠问题,还为每位在岗职工涨了200元工资。大林区的社会稳定工作,进入16年来最好时期。(编辑:朱作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