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黑龙江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2009年7月 国内时事新闻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黑龙江打造音乐名片 “龙歌”将组团推广
2009-08-05
 《喊一声北大荒》、《乌苏里船歌》、《太阳岛上》、《我爱你塞北的雪》……今后,这些歌曲将共同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歌”。日前,省文联正酝酿把新中国成立60年来,歌颂黑龙江或由龙江籍词曲作家、歌唱家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打包”,进行全方位的集中宣传推广,让“龙歌”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我省永远的音乐名片。23日,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向记者道出了“龙歌”创意的产生及打造这张名片的总体方案。

“龙歌”数量众多久唱不衰 tujian.org

傅道彬说:“根据省委宣传部打造黑龙江艺术品牌的要求,我们分析了一下我省的文化艺术优势,发现吉林的电视剧好,辽宁的小品好,咱们黑龙江的歌曲好!经过梳理我们发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的流行歌曲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黑龙江籍词曲作家创作的,其中耳熟能详的有《喊一声北大荒》、《太阳岛上》、《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我爱你塞北的雪》等几百首好歌。黑龙江有如此多的流行歌曲,这在全国来说,没有哪个省份可与黑龙江相比肩,这是我们的贡献。我们要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把这些龙江人创作的歌曲以及歌颂黑龙江这块土地的歌曲集中起来,打造成‘龙歌’品牌进行推广,这对唱响黑龙江旋律、宣传黑龙江极具推动作用,同时也可调动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打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

谈到“龙歌”的总体特点,傅道彬总结说,第一是歌曲数量众多,而且题材广泛,这些歌曲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第二就是创作及演唱人才辈出。他感慨地说:“从早期的《勇敢的鄂伦春》、《走上高高的兴安岭》,上世纪60年代的《新货郎》、《地道战》插曲,上世纪70年代的《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上世纪80年代的《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到上世纪90年代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走进新时代》、《好日子》、《春天的故事》以及本世纪的《父亲》、《常回家看看》、《儿行千里》等等,这些都属于‘龙歌’,他们贯穿于各个历史时期,影响深远,经久不衰。我省的艺术人才,尤其歌唱人才特别多,词作家像傅庚辰、蒋开儒、车行等,都是黑龙江人;音乐教育家有金铁霖,歌唱家有李双江、殷秀梅、刘和刚等,他们都是黑龙江的宝贵财富。”

黑龙江人为何能创作出如此大规模且在国内广为流传的歌曲?傅道彬分析说:“我省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音乐传承、多元音乐交融积淀的省份,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造就了我省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且,咱们黑龙江人比较简单直接,心中有歌,喜欢歌唱,这也是黑龙江人幸福指数很高的一个原因。再者,哈尔滨又是一个文学气氛、艺术气氛、浪漫气氛很浓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人是一种诗意的生存,这些都是我们产生大量好歌的源泉。”

“龙歌”注册推广紧锣密鼓

目前,“龙歌”的宣传推广工作正在积极运作和筹备中,省音协已开展了前期调研工作,走访、咨询艺术家,广大词曲作家、歌唱家、音乐界专业人士,查阅文化厅、省图书馆、艺术研究所、群众艺术馆、文艺院团和大专音乐院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搜集到三千余首“龙歌”。经过以郭颂、李双江、刘锡津、胡小石等艺术家为代表的50人专家组评定,筛选出脍炙人口的、有浓郁生命力的350首“龙歌”,作为入围候选歌曲。下一步,省音协还将通过走访、咨询、论证等方式,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在350首“龙歌”中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首歌,结集成《龙歌》开篇出版。

一个月前,省文联已在工商部门为“龙歌”品牌进行了注册,接下来,还要为精选的“龙歌”出版发行专辑和光碟,组织专场演唱会、合唱艺术节展演及其他多种宣传形式,扩大社会影响,打造“龙歌”音乐品牌。傅道彬认为,推广“龙歌”对打造黑龙江文化品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文化产品里,歌曲的意义是最重的,很多我们曾经读过的小说、看过的电影都可能忘记了,但我们从小唱的歌,到现在都忘不了。因为歌曲一旦进入你的心灵,就会深入到人的精神深处。这些‘龙歌’的影响不受地域限制,更方便在全国展开品牌推广,可为歌颂黑龙江、宣传黑龙江,展示我省独具风采与魅力的音乐艺术精品起到积极作用。”

一个文化品牌的诞生要经过时间的打磨和精心的包装,“龙歌”贯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但一直没有形成品牌概念,来歌颂黑龙江、宣传黑龙江。近期,本报将与省文联携手,对“龙歌”进行全方位的集中宣传推广,使其成为我省永远的音乐名片。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省政协副主席王涛志一行到省政府办公厅检查
    ·黑龙江林区停止野外用火审批 禁止野外农事
    ·四年来国家出台十余项政策促我省振兴
    ·黑龙江再次发布森林火险橙色和黄色预警
    ·黑龙江春旱有所发展 旱区扩大到30县市
    ·程幼东在大冬会志愿者招募仪式上的讲话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捐赠
    ·省委书记吉炳轩到黑河市进行考察调研
    ·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17日开始报名专
    ·黑龙江整合焦化企业 推进煤化工挺进新时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