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调研论证工作启动 |
2009-08-05 |
|
日前,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权益部就我省未成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近几年,虽未成年犯罪率有所下降,但犯罪也正向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等方面发展。仅去年1~11月份,我省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为2018人,其中14~15岁犯罪人数为225人;16~18岁犯罪人数为1793人,占全部犯罪总人数的8.29%。而且从2000年以来,14~16岁青少年违法犯罪增长率呈持续增高的态势。这一状况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现象一:年龄越来越低
近几年,从哈尔滨市公安部门破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来看,无论其犯罪类型还是作案手段,已不同于过去的“小儿科”,出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化向智能化、成人化发展的趋势。除杀人、抢劫、伤害等传统犯罪外,绑架、敲诈勒索、寻衅滋事、侵占等新的犯罪类型开始出现。手段更加残忍,性质更加恶劣,重刑犯逐年增加。来自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法庭的信息显示,首次触犯法律平均年龄从16至17岁提前到14至15岁,一些少年在8至9岁也存在不良行为。
日前,哈市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三中队民警在巡逻时,破获了一起有规模有组织的抢劫犯罪团伙。3名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不到18岁,最小的只有14岁。该作案团伙在长春、沈阳、哈尔滨、绥化等地疯狂作案20余起,共抢赃款3万余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一位与少年犯打交道近30年的管教说,上世纪80年代初,青少年犯罪也曾一度猖獗,可那时候也就是打、砸、抢,案情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犯罪的年龄也在下降,那时基本在十七八岁,现在犯罪年龄迅速蔓延到十四五岁。
一名15岁的少年犯说,从9岁开始,自己就有了小偷小摸的行为,结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人员后,在他们的鼓动下,胆子“练”得越来越大了,先是在公交车上偷乘客,后来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割行人皮包,夜路抢劫。最后发展成为入室偷盗、抢劫。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大街上公然行窃的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现象二:问题少女增多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权益部有关人士介绍,在未成年犯罪中,以往都是男性居多,而近年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开始显现,去年我省这个比例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
记者从哈市公安部门了解到,在未成年女性违法犯罪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实施偷盗、参与抢劫、组织卖淫等。实施犯罪动机主观上更多的是为了打击报复、寻求刺激。在众多“问题少女”中,大部分都过早结交了异性朋友,并且过早体验了性关系。
小方(化名)15岁辍学在家,想打工挣钱又不愿付出劳动,于是就和邻家女孩开始操作“皮肉”生意。今年2月份,结识了一个开中医诊所的男性范某,发现其比较有钱,在小方的多次“侦察”“下,勾结三名男青年对范某实施抢劫,并将其打伤。
从鸡西到哈市求学的小雪(化名),远离父母管束之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闲散人员,沾染不良习惯。一次和同学发生口角,怀恨在心,纠集昔日不良朋友,将同学打成重伤,触犯了法律。案发后,小雪的家长说,女儿平时一个人在家都有些害怕,真没有想到能支使他人将同学捅了三四刀。
哈市检察院的一位检察官分析了未成年少女犯罪的原因时指出,多是受不良“亚文化”诱导,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充斥着大量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内容,正迎合了少女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她们很容易与异性打成一片,若与行为不检的异性朋友长期交往,就很容易受其影响实施犯罪。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教师说,女孩子早恋、发生性关系的年龄越早,出现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未成年女性的犯罪都是因“性”而发或围绕“性”而展开的。 解析:家庭教育失控成主因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教育专家指出,家庭教育不当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因。部分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无方。有的家长望子成才心切,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使孩子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致使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物质上有求必应,行为上百依百顺,对孩子不良倾向熟视无睹,孩子的愿望一旦得不到满足时,容易铤而走险,铸成大错。省少年犯管教所提供的资料,80%的少年犯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不满意,亲情疏远甚至杀害父母案例时有发生。
哈市公安局巡警六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曾经抓到过一个以少年为主的合伙抢劫犯。这伙少年抢劫犯是在校的学生,好几名少年犯是来自单亲家庭父母疏于管理的。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鲍海春认为,目前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存在三个“忽略”:即重视体形忽略体能;重视实能忽略潜能;重视智能忽略道德。目前,在家教中最缺少的就是关于爱的教育,缺少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一些家庭,家长与孩子间沟通难已成为教育瓶颈。他认为,家庭因素应被视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环节。
省内一位社会学家说,眼下,非营利性的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少,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营利性的游戏厅、网吧却比比皆是,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各市地、80%以上的县(市、区)以及相当一部分乡镇、街道都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建立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论证工作已全面启动,5年内,将实现对全省闲散青少年的有效教育和管理。2003年,我省在全国首家开通了“96308”青少年维权热线,几年来,受理案件的处结率达到90%以上。近几年,我省的青少年犯罪矫正率都在95%以上,复罪率在1%以下。近三年来,全省收容遣送逃学、走失或迷路,被拐卖或被骗,因病、因灾等家庭困难外出乞讨或家庭问题被遗弃,受不法分子控制等原因造成的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万余人,较好地保护了他们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