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9条鱼拼成一幅“消夏渔歌”,花了6年时间绘成“千鱼图”手卷……从小在太湖边长大的农民画家黄晓军“痴迷”太湖渔文化,民间的“禹祭”、“供赕老爷”、“消夏渔歌”,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村民口口相传关于“渔”文化的习俗典故统统挖掘出来,设计成不同的图案进行展示。记者获悉,到目前为止黄晓军已创意设计了200多个典故的图案。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消夏渔歌”是著名的“西山八景”之一,相传是当年吴王和西施一起避暑消夏的地方。“用19条鱼变幻不同的姿势设计成渔歌的图案,既展示了金庭特有的传统文化,又将江南水乡的渔文化暗合其间。”在金庭镇黄晓军的家里,记者见到类似这样的“砖雕”有不少,都被摆在客厅里,“我设计了200多种图案,目前刻成青砖图案的还只有20多块。 ”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黄晓军告诉记者,他就出生在太湖边上,家门口到太湖边芦苇荡只有500米,当时船娘们都喜欢唱“渔歌”,唱得兴起时,隔壁的船娘还会对歌。每到白鱼繁殖季节,成群结队的白鱼“堆”在水面上,一伸手就能捉到。而随后喜欢画画的黄晓军也经常接触到许多文人墨客,渐渐地黄晓军开始对画“鱼”情有独钟了。他将自己记忆中的鱼一一画出来,花6年时间绘成了一幅长8米、宽45厘米的《千鱼图》手卷,里面收纳了太湖里100多个种类形态各异的鱼图案。为了让这些鱼形态逼真,黄晓军经常拿着画卷去老渔民家里请教,让渔民看是不是这个姿态,如果不是再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0年以后,喜欢篆刻的黄晓军又迷上了砖雕。中国人过年都喜欢贴“年年有鱼”、“鱼跃龙门”等跟“渔文化”有关的图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样太湖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渔”文化,却鲜有人挖掘。黄晓军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创作砖雕时特意到村上的一处老宅里买了一块乾隆时期的青砖,当时创作的主题是当地人祭祀“鱼神”——赕老爷。西山渔民一直有个习俗:第一网捕来的鱼头一定要先祭“赕老爷”,而且每个月都去祭一次。在砖雕上黄晓军先在边上刻了十二个“火”,代表十二个月,然后将整个图形巧妙地融合成一条鱼。“有篆刻的基础,设计图案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些文化挖掘出来,有时候做梦都在想。 ” tujian.org
9年时间创意了200多幅“渔文字”图案,然而说到这些作品的去处,黄晓军目前最大的心愿则是能建一个太湖地区“渔”文化博物馆,将这些图案配上文字进行展示,只要把太湖地区特有的“渔”文化留下来,他愿意全部无偿捐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