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就是命令,风雪就是考验。
面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按照中央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振奋精神,冲锋在前,监督在前,在全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战斗一线树起了一面鲜红旗帜。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抗灾一线,处处闪现纪检干部身影 tujian.org
北风凛冽,大雪纷飞,赣鄱大地银装素裹、白色苍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建县乐化镇境内105国道土地岭下,60辆汽车困在路上,300多名司乘人员滞留。该镇纪委书记毛演斌得到消息后,立即与镇党委书记一起,组织人员购买方便面、面包和饼干等,冒险通过冰雪覆盖的堤顶公路,将食品紧急送到现场。为了保证被困人员喝上热水,他们还在现场设立开水供应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庐山区纪委年轻干部熊学风,正值新婚燕尔,主动放弃婚假,加入抗灾救灾的大军。在抗灾救灾的关键时期,该区纪委机关干部组成的救灾小分队救助群众400多人次,责任区内的十字路口、人行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清晨的大雪还在下,鹰潭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干部早已扛着铁锹、扫帚上街了。他们迎着刺骨的寒风,冒着漫天的雪花扫雪除冰,周边的市民受到感染也纷纷加入扫雪的行列。在鹰潭火车站,市纪委、监察局的干部给滞留旅客送去热腾腾的饭菜、茶水……一位福建旅客激动地说:“他们的真情,把我们的心都捂热了。”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无情的冰雪灾害,各级纪检监察干部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危难作为第一关注,深入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真情书写了慷慨激昂的动人篇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严明纪律,确保救灾措施落到实处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面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监督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1月29日晚,省纪委、省监察厅发出今年第1号文件,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九保一平安”要求。1月31日,省纪委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和组织协调职能,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2月2日,省纪委、省监察厅召开派驻机构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江西视察灾情指导抗灾救灾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明纪律,部署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的攻坚战。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赣州、吉安、景德镇、新余等市纪委监察局迅速做出反应,要求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抗灾救灾“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抚州市纪委成立40个督查组,开展抗灾救灾督查300余次。上饶市纪委建立日报制度,即:县(市、区)纪委书记每天两次向市纪委办公室报告抗灾救灾情况。南昌市纪委派出5个督导组,对市政公用局、供水公司、电信局、粮食局、物价局等25个市直单位进行督导,保证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市场供应,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宜春市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先后查处违反抗灾救灾工作纪律、延误救灾物资发放等案件4起,处理相关人员7人,确保了政令畅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越是危急时刻,更要铁的纪律。在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面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勇敢地履行了自己神圣的职责,为夺取抗灾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化雪融冰,灾后重建彰显大爱无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有执行纪律时铁面无私的风范,也有抢险救灾时冲锋在前的精神,更有对人民群众细致入微、温暖如春的关爱。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春节前夕,萍乡市湘东区纪委书记熊本萍,带着全区纪检干部捐赠的肉、鱼、大米、食用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断电近半个月的边远乡镇白竺乡龙台村,慰问8户受灾群众。受灾群众感动地说:“在大雪封山的时候,没想到纪委干部还惦记着深山里的贫困户!真要感谢党、感谢人民政府!”据悉,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共捐款捐物20余万元,为受灾群众解了燃眉之急。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由于道路结冰,交通封闭,南昌县蒋巷镇三洞养鸭场饲料紧缺,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刘国保了解情况后,不仅主动帮助联系饲料公司,而且亲自为养鸭专业户调配饲料。当他发现部分鸭棚被雪压塌后,又组织相关人员伸出援助之手,为鸭场重新搭建了鸭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春节后,弋阳县纪委、监察局成立灾后回访组,开展“灾后回访”活动。曹琦斌是漆工镇中心小学负责人,他激动地说:“因为遭遇大雪,学校的变压器坏了。县供电公司抢修队的6名师傅,大年三十赶来抢修,为即将开学的孩子们送来了光明。”连日来,在“灾后回访”活动中,回访组先后走进16个乡镇、100多个村庄,在深入调研的同时,现场解决了48件难题。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徐华平 本报记者李文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