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百夫妻抚育遗弃脑瘫儿 特殊祖孙寻找爱心接力 |
2009-04-30 |
|
祖孙俩
开心地笑
王天余会用电脑了
新闻提要
大爱无疆。28年,沈城一对普通的老夫妻,无怨无悔地照料着一名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的脑瘫儿——从出生仅几天的弃婴长到28岁的青年,他的人生字典里深深镌刻着一个字:“爱”。10月1日,记者叩开一扇普通的大门,仿佛沿时空隧道回到过去,用心灵聆听这个平凡却令人震撼的故事。
1、阳光小屋
上午10时,金秋的阳光拥抱着沈河区文化东路24-8号居民楼。叩开一扇房门,里面寂静、幽暗、阴凉,却又充满绿色、温馨、蓬勃。屋子内有几件破旧的木柜,窗台、床头、地面却摆着各式各样的花草,粉色的花蕾含苞待放。
“这种花叫四季春,从小苗开始栽,已有20多年了!它们陪我孙子一起长大!”白发苍苍的迟玉梅老人捧着几大本影集,颤巍巍地走到床头。床沿上,坐着一个青年,长得眉清目秀,但嘴里却发出“啊!啊!”的声音,见到陌来人造访,他的脸部肌肉因紧张而痉挛,双手十指呈鹰爪状,全身抖动。
2、捡到弃婴
“这孩子患有脑瘫,怕见生人!但脑子特别好使,你说啥他都能听懂,就是不会说!”老人心疼地握住外孙子的手,他逐渐安静下来。
“他叫王天余,名字是我老伴王明德在世时给起的!”泪水冲开了老人记忆的闸门——那是1981年4月28日,王明德途经浑南一片小树林,突然发现树丛中有一个编织筐,里面竟装着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把婴儿抱回家后王明德犯了难:自己和老伴年近半百,4个儿女分别上班、上学,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咋办呢?“扔掉算了!”邻居劝说。“孩子够可怜了,咱跟他有缘分啊!”
3、先天脑瘫
“我认作外孙子,起名‘天余’,这样好养!”一晃,小天余长到9个月大,白胖胖的招人喜欢。一天,孩子莫名发起高烧,被送到医院救治。“这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不能走路、讲话,一辈子需要人照顾,目前尚无办法医治这种病。”医生的诊断,不啻于晴天霹雳!
“我不信!”王明德抱着外孙相继赶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看病,结果相同。
“趁早抱走吧!否则会连累你家几辈人!”在周围人苦劝下,王明德痛下决心,将孩子送到当时的沈阳市收容所。回家后他度日如年,第三天,他偷偷跑到收容所,发现小天余不吃不喝眼神呆滞。啥也顾不上了,他赶紧将孩子抱入怀中,“外孙啊,姥爷再也不离开你了!”他老泪纵横。
4、艰辛抚育
王明德、迟玉梅老夫妻挑起抚育脑瘫儿的重担。小天余不会爬,更不会走,连坐着都需要用被子围起来;小天余不会咀嚼,迟玉梅一天三餐不重样,做各种流食、软点,口对口地喂……
一转眼,小天余7岁了,手脚严重痉挛,不会走路,嘴角不停地流涎水。老两口搀扶着孩子四处奔走,却没有学校肯接收他。“我自己教!”望着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王明德坚定地说,他骑车跑遍大小书店买来一堆小学课本,担当起小天余的家庭教师。
闲暇里,王明德还教小天余下军棋、打扑克,结果外孙经常赢了姥爷。
5、自立自强
随着王明德4个儿女相继成家生子,王家变成由14口人组建的大家庭,而小天余则是当之无愧的核心。
爱,也赠与了王天余一颗阳光之心:双手痉挛不会系扣子,他就让姥姥将所有扣子用针线缝住,自己练着套头穿;为了少流涎水不给姥姥增添负担,他再渴也忍着不喝水;好心邻居送来一台用旧的电脑,天余竟用一根手指学会打字,每天乐此不疲。
6、相依为命
今年1月11日,80岁的王明德因病去世,28岁的王天余在电脑上敲下三个字:“天塌了!”79岁的迟玉梅因上火突患脑血栓,望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天余,老人欲哭无泪。
如今,儿女们纷纷赴外地发展,家中只剩下祖孙二人。迟玉梅退休金每月仅800元,祖孙俩的生活捉襟见肘。“眼看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我外孙咋办?”老人终于说出难心事。谁能帮帮这对特殊的祖孙?
本报高级记者 唐葵阳 摄影 王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