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年沈阳民生系列报道 30年,我们的腰包鼓了 |
2009-04-30 |
|
“第一次拿了这么多的钱,心里那个乐啊,当天晚上我请家人到当时的一家好饭店,花50多元吃了一顿。”何伟,沈阳某装备制造业核心企业结构车间班长、高级技师,提起1993年5月第一次开工资的心情时,还是很激动。10月13日,他向记者展示了几份工资单,一份是已在这个企业退休父亲的1978年5月的工资,53元;另两份是自己1993年5月和2007年5月的工资,分别为330元和3630元。
55元到330元,刚工作的儿子是已工作20年老技术工人父亲工资的6倍;从330元到3600元,14年后,儿子工资是自己参加工作时的11倍。何伟父子工资单见证了30年沈阳城市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
来自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的调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沈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下称城市居民收入)实现了跳跃式提升。2007年,沈阳市城市居民年收入为14607元,是1978年的45倍,平均年递增14.1%。
数据还显示,30年来沈阳城市居民收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7年,年收入由315元到1082元,10年间增长2.4倍,平均每年增长14.7%,首次超过千元。
第二个阶段,从1988年至1997年,1997年城市居民年收入为4714元,比1988年增长2.65倍,平均每年增长15.5%。这期间,1992年城市居民年收入突破了2000元,1994年突破了3000元,1995年突破了4000元。
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至2007年。2007年城市居民年收入14607元,比1998年的4931元增加9676元,增长1.9倍,平均每年增长12.8%。其中,2005年年收入突破万元。
“我们工资已不是惟一收入来源,用句时髦语言说已呈现多元化。”提起自己家的收入结构变化,何伟笑道。
1993年,也就是何伟参加工作后不久,何伟的父亲退休了。因为是铆工并且是技术大拿,何伟父亲随后又被企业返聘,同时,还到社会揽一些活,除退休金之外还有1000多元的收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