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西区:农民成“工薪族” 住楼看病不用愁 |
2009-04-30 |
|
东北新闻网讯 (记者 王恩重 通讯员 卞松林) 9月22日,来自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潘镇的李光涛、齐新等12名农民,经过区劳动部门牵线搭桥,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区内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上班,成为名副其实的工薪族。这是该区实施“五项工程”为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9月19日,大潘镇农民李宝东搬进了新楼房。他逢人便说,是“移村再建工程”解决了咱居住难的问题。今年初,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统一规划、优惠改造、集中建设的原则,推进了村屯改造和货币安置工程。区里的优惠政策是,以原旧房面积换新楼同等面积,而且每人增加20平方米面积,以成本价出售给农民,保证为每户农民提供两套房子,一套用于居住,另一套用于出租,既彻底改善了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又解决了其生活来源问题。全区建成、在建、计划建设移村再建项目达11个,共建住宅465栋,现已竣工项目2个,其余预计年内竣工。
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对全区自来水工程进行总体规划建设。现在,彰驿镇自来水维修工程已维修完毕,高花镇自来水维修工程正在进行中。另外,对全区其他4个镇不能正常运行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重新打井,使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为使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该区实施夕阳工程,解决“养老难”问题。投资1100万元,建设了一座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敬老院。敬老院每个寝室都配有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的独立卫生间,还有可供400人就餐的食堂及健身室、娱乐室、图书室、医疗室、洗衣房等。目前,该项目的主体建筑五层已封顶,整个建设工程10月末投入使用。
“健康工程”实施后,被征地农民看病不用愁了。目前全区91个行政村的140529名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民政救助五保户、特困户和优抚对象4619人,个人筹资部分全部由财政垫付。今年又将全区筹资标准提高到130元,比去年增加一倍多。
以培训促就业,实施农民就业工程,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难”问题。该区成立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对被征地农民有培训要求的100%免费培训;以产业促就业,在开发区南部规划建设了产业集群区,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以开发促就业;先后开发了街路保洁员、治安联防员等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5500人,实现了对有就业需求的农民100%提供岗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