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0周年 老师傅的工资条大企业的晴雨表 |
2009-04-30 |
|
老师傅的工资条大企业的晴雨表
今日上榜:大中型企业改革
这是一个饱蘸沈阳人辛酸与幸福的词。从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到破产、转制、下岗的阵痛,再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后取得的辉煌成就。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成为了辽宁改革开放30年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66岁的孟宪成大爷是沈阳高压开关厂的退休职工,他制作的家庭档案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记者 隋冠卓 摄
很厚,一个白皮的八开的本子。打开,有些微黄的纸条一张张粘在白纸上,纸条之间有各种笔迹的注释,纸条之上是一个人的名字和诸如“基本工资、岗位津贴、书报费、头澡补”的字样。
纸条上的数字从两位数到三位数再到四位数,而四十年的光阴就这样从手中翻过。
这些,是沈阳高压开关厂退休老职工孟宪成用自己工资条制成的家庭档案,昨天下午,孟大爷站在自己位于16层的家的窗前,楼下不远处的花园式小区的位置曾经是他住了10多年的高压开关厂的职工楼,而曾经的高压开关厂现在是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动迁是好事,大家都住上了好楼房;改制也是好事,大家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孟大爷说。对过去的“好时光”,固然是怀念,但更多的,是对今天生活的憧憬。
从学徒到工厂职校老师
10年工资涨了10块钱
1952年12月20日,沈阳电工六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沈阳电工六厂正是沈阳高压开关厂的前身。 1965年,从鞍山农机学校毕业的孟宪成成了沈阳高压开关厂一名光荣的产业工人。
1966年,中国第一台2.2万伏隔离开关在沈阳高压开关厂诞生。“家在辽阳住,每天还通勤呢。来时的身份是徒工,不过到厂里就给一级工资。因为是中专毕业,算是国家干部,有文化的人。第二年转正之后就开始挣二级工资。”当时孟宪成每个月的收入是33元9角。“我们高压开关厂还有电缆厂、变压器厂和鼓风机厂、重型机械厂、机床厂,都是在全国数得着的大企业。每天下班的时候,各个厂门打开,工人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骑着自行车一群一群地出来,走在马路上都特别自豪。谁家的孩子要是能接班老辈进了同一个厂子,那简直比现在考上大学还高兴。有技术人员到外地,一提是沈阳铁西的,人家都特别羡慕、特别敬佩,只要外地有新厂开工,沈阳的老师傅们肯定要赶赴现场带徒弟。 ”
1968年,孟大爷结婚,在沈阳有了自己的平房。而直到1977年,他的工资才涨了一级,45元8角。“10多年,一直开机床、车工,摇摇把子的。 ”
从老师到后勤部门科长
工资一年就涨了9级
改革开放初期,为普及义务教育,工厂自己办职校,因为有文化,老孟被抽调到职校教语文。此时,他的工资变成了54元。
而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1980年底,沈阳高压开关厂胜利开发研制出第一台国产55万伏隔离开关。这些隔离开关顽强而牢固地支撑起中国第一条全部国产化的供电线路——锦辽线。 虽然这些和孟大爷当时的工作没有关系,不过,工厂效益好了,职工的实惠自然就多了,“除了工资条上的,企业额外还有奖金,就奖金这块也有10块、20块的。 ”
1986年,孟大爷调到物质供应处任科长。1986年,全国大中型企业开始工资改革。也就是这一年,国务院批准对铁西区实行总体改造,高压开关厂给职工盖楼房,一口气盖了3栋。这一年,孟大爷的工资条上的收入涨到了84元。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前,孟大爷的收入变成了三位数。“1993年,一年就涨了9级工资。当时市里统一涨了3级,企业效益好,自己给调了6级! ”孟大爷满脸都是笑意。对于每一个高压厂的职工来说,那两年是沈阳高压开关厂最好的两年;对于沈阳市的产业工人来说,那两年也是沈阳大中型企业整体效益最好的两年。像火箭一样生猛上涨的工资终于止住了劲头,孟大爷的工资定格在425元。
1998年,孟大爷办理了“内退”,工资条上的数字变成了584元。此时,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最严重时铁西曾出现90%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高压虽然一直没有停产,但是日子也不好过。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经常会回去看看。后来不回去了,因为感觉心疼,不过报纸、电视上的各种相关消息我都相当关注。而我的家庭档案就是从那时候正式系统地建立起来的。 ”
惬意的退休生活
5年间退休金年年涨
2003年,孟大爷正式退休。此前2002年5月,高压开关厂转制为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是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中外合资(中资控股)企业。
“为退休这事折腾了好长时间,每个月给开500元的生活费。我记得最后按了8个手印,算办完手续,有了退休证,确认正式退休才开始正常领取退休金。我的高压职工的身份结束,而新的高压开关厂才刚刚开始。 ”这一年,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出台。铁西区重新调整了发展规划,沈阳大中型企业,正在完成自己的华丽转身。
“铁西那边就剩了一个高压的厂部。车间都搬到沙岭了。听说现在活儿有的是,都干不完,工人的工资比我当年高多了。 ”
退休之后的孟大爷,退休金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现在每个月到手的有1200多元。“老伴的退休金比我高;两个孩子,一个在国外一个自己开工厂,都不用我们操心。我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在收集整理我的家庭档案,不时翻翻。 ”现在,孟大爷住在一幢高层住宅的16层,每逢家里来了客人,孟大爷都要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家:“92平方米的房子,光客厅就有25平方米呢。”老伴和外孙子逗笑话时,常说“怎么样,我和你姥爷才结婚。 ”
说得一点不错,进户门正对着的壁橱上一幅老两口的婚纱照非常醒目,照片中两位老人穿着最新款的西装和婚纱幸福地笑着,“2008年,我们结婚40周年,人家说是玫瑰婚,当年结婚的时候条件不好,我们就去补了一套婚纱照,几百块钱的也不贵。 ”
壁橱下面,是两个小书柜。打开书柜,里面分上下两层整齐地摆放着40多本档案,每本都在封面标着分类;那个粘满工资条的大本就在其中,正讲着一个时间跨度长达40多年的故事……
【相关链接】沈阳大中型企业的转型之路
沈阳的铁西区是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建设,当时全国仅有的44个行业沈阳占了36个,而沈阳市9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中有90家在铁西落户。铁西成了国内最大的工业聚集区。
九十年代后期,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最严重时铁西曾出现90%以上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
2003年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出台。铁西区重新调整了发展规划,围绕建设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中心的目标进行改造与发展:183户大中型企业开始从老城区陆续撤离,搬迁到其西部的沈阳经济开发区和细河经济区进行重新整合。搬迁改造后,铁西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税收是搬迁前的2.6倍。
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授予沈阳市“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 辽沈晚报记者 隋冠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