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改出新天地 弓长岭试水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 |
2009-04-30 |
|
辽阳市弓长岭区公用事业改革让百姓受益
东北新闻网讯 公车私用一直屡禁不止、屡禁难止,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最近,对公车腐败这个多年难以解开的死结,辽阳弓长岭区通过改革探索出了一条现实的解决路径。
公车驶向终点
2008年4月8日,经辽阳市委、市政府批准,弓长岭区正式启动了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车改后,除必须保留的执法车等,公车彻底取消,退出历史舞台,区领导干部从容地开着私家车或打车上下班,过去机关门前停放豪华汽车的壮观场面不见了,机关干部和广大群众提及车改津津乐道,车改赢得社会各界一片喝彩。
通过对车改运行3个月来的效果评估,一组组数字表明了车改的显著效益:全区副县级以上在岗领导干部、区直机关、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和乡(镇)街全部参加了车改,改革面达100%;车改单位上交公车105台,上交率97%;改革前仅105名领导干部享受公车待遇,改革后机关干部全部受益,直接受益达1207人,是改革前的12倍;改革后每月车辆费用综合节支25万元,节支率达43%;车改后领导干部陆续购买私家车72台,公车从领导干部身边彻底消失;车改后不仅没有因车改影响工作,反而进一步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各项工作全部按时完成了预期目标。
交通费包干破解车轮腐败死结
弓长岭区在车改方案制定上,没有简单地照搬外地经验,而是在充分学习借鉴南京、齐齐哈尔、抚顺市东洲区、盘锦市兴隆台区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本区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首创以工作量核发交通费包干的办法,通过科学的测算,适当拉开交通费包干的档次,使交通费包干额度真正反映不同部门的工作量差异,体现满足公务需要的原则,以使车改能真正调动积极性,绝不搞职务分配。
在覆盖人群上,没有特殊公车,没有特殊公务员,凡是区直机关、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公车和领导干部都纳入改革范围。上至书记、区长,下至普通干部,全部在改革范围之内,没有特殊人员。同时,照比其他地区,弓长岭区交通费包干的范围不仅限于本市,还拓展到省内8个城市(本溪、鞍山、沈阳、盘锦、营口、抚顺、丹东7个城市),在此范围内的一般性公务交通费用全部由领取交通费包干的干部自负。
车改改出了一片新天地
车改后,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初步测算,改革当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35万元,5年综合效益可达2500万元,平均年节支500万元,平均年节支率43%。以往象征领导特权的公车,如今经过改革,在百姓眼中已不再是特权的象征,而是为人民服务的代步工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