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改革让百姓受益
辽宁日报讯 记者周宝玺 李志报道
辽阳市弓长岭区管道燃气一期工程眼下已经结束。这项投资8000万元的公用事业工程,是该区以“特许经营”方式运作成功的。不仅仅是燃气工程,在弓长岭区,“特许经营”方式已进入自来水、供暖、殡仪服务等领域。除此之外,托管、封顶包干等灵活的经营方式,也引入该区公用事业改革实践。目前,该区90%的公用事业已经实现了从国有经济单一格局,到国有、民营、内资、外资共同开发建设经营的新局面。
弓长岭区是因矿而设的一个行政区。公用事业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政府和弓长岭矿业公司包办的双轨运行机制,造成区内公用事业企业既无压力又无动力,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远不适应百姓需求。经过缜密调研、论证,他们把目光投向改革,并以自己应有的站位谋篇布局,细致规划改革进程,让市场化成为公用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过去,传统公用事业的运行模式都是依靠财政,连年亏损,连年补贴。弓长岭区首先从堵塞财政补贴这个“无底洞”改起。区医院纳入改革大盘后,先是公开招聘医院院长,实行目标管理,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一次性由个人承包。 2003年又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辽阳市一家医疗集团整体托管,财政对医院彻底“断奶”,托管方承担设备购置、器械更新、人员经费等支出。
成功打响“托管断奶”改革第一枪后,弓长岭区又将 “包干封底”做法引入环卫系统。 2006年,面对全区清扫面积增加、保洁难度加大等问题,重新界定了环卫公司职责,建立了收管合一的新体制。在此基础上,重新测算包干定额,一次性固定到个人。
将特许经营权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是弓长岭区公用事业打破垄断、直接与市场接轨的又一新尝试。 2003年,区委、区政府统筹规划,整合区内殡葬资源,向社会转让特许经营权,解决了过去殡葬服务不到位等难题。之后,该区又把“特许经营”扩展到供水等其他领域,同样取得理想效果。
弓长岭区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有效配置和整合资源等融会贯通于改革实践中。把区域内供暖资源整合包装为一个项目,由一家供热公司特许经营。该公司垫付资金,对供暖管网进行了维修、改造、更新。空气质量达标了,供暖质量上来了。
在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公用事业的同时,弓长岭区还将一些“边缘性”公用事业纳入改革日程。该区新建了汤河学校、标准化初中,将全区34所中小学校合并为8所;把矿工房、棚户区、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统筹起来考虑,给开发商预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促成矿工房的市场化改造。
弓长岭区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改革成功、社会稳定。针对“人往哪里去”问题,他们预支改革成本,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公用事业单位全员参加社会保险,提早为人员安置做好了铺垫。
在弓长岭的决策者看来,真正让百姓受益尤其是确保长远受益才是核心所在。于是,在每一项公用事业改革进程中,他们与托管方、承包方和特许经营方沟通、磋商、谈判最多的是行业管理、服务质量和公用产品的价格问题。在源头掌控和长效机制建设上,该区一方面严密合同,细化条款,综合运用法律和行业法规,从根本上保证公用事业运营安全与服务,另一方面,在医疗、环卫、殡葬等改革中,采取收取抵押金、保证金等措施,并出台了《殡葬市场管理办法》、《自来水供水管理条例》等,对经营方提出统一标准与规范要求,从而保障了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