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依法掐电话 掐蔫野广告 |
2009-04-30 |
|
文/本报记者 郭 平 摄/本报记者 宋 澍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然而省城沈阳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亲身感觉到,无论是街面上还是自家房门,与之苦斗多年的小招贴数量在减少,猖狂多年的城市“牛皮癣”终于蔫了。
众所周知,“牛皮癣”是一种皮肤病,治疗起来很麻烦,很讨厌。人们把城市中的各种小招贴、小广告称之为城市“牛皮癣”,既反映了对于这种污染视线和城市环境顽疾的深恶痛绝,也多少表现出对之久治不愈的无奈。
与人类征服“牛皮癣”的进程相似,对于市场经济形势下出现的影响城市容貌的小招贴、小广告,城市管理工作者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紧紧抓住小招贴、小广告所承载的发布电话号码及有关信息这一重要环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从今年5月26日起,在全面清理小招贴、小广告基础上,对于新发现小招贴、小广告上发布的电话采取果断措施。目前已经对6000余部在小招贴、小广告上发布的电话做停机处理,有效打击了城市“牛皮癣”扩展势头,为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趟出一条新路。
清除小招贴要花费很多精力
 执法人员对小招贴进行认定
□震惊
我们两部电话都被停过
被劝了许久,李雪莲涨红着脸来到记者面前,他说:“真没想到,我们也就贴了100来张,还没什么效果,就接到了停机通知,两部电话都被停过机。 ”
如果不是因为张贴了小广告,李雪莲所经营的正兴铝塑门窗厂,处在大东区长安街道一条安静的小街面上,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告诉记者:“附近居民有活儿还能找到这里,稍远一些的就不会专门到这里来。 ”
说话间,他的脸又红了:“我们也知道乱贴不对,‘牛皮癣’嘛!我家门上也贴满了,要说也是跟着学的。 ”小门面、小作坊,他当时就是想多招点活儿过来,做公开广告,以他家的规模,显然还要考虑再三。图省钱,他们私下里花点钱做了一些粘贴,自己到附近的小区转一转,随手就在一些居民门上,楼道口贴了一些。
电话被停机后,他们交了罚款,写了保证书,电话才又再次开通。他说:“这招儿厉害,以后再也不整小招贴了。 ”他告诉记者,处理的时候,执法局的同志也给他讲了,以后要想宣传自己也有渠道,贴广告也可以,就是得往社区准许的地方贴,现在社区都有了宣传板,按规定贴在那里是可以的,再有就是可以在合法的媒体上做些便宜的小广告。
当确信不是被处理曝光,他笑了,同意公开自己的名字和门市名称。
今年5月26日,沈阳以市政府名义正式下发了 《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证、“垃圾”信息和小招贴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通告》,整治小招贴、小广告等城市 “牛皮癣”的新一轮行动全面展开,而这一轮行动的突出特点就是切断城市“牛皮癣”的“血脉”——违法违规行为所使用的通信工具。
相对于被处罚者所受到的强烈震动,普通老百姓感受这一行动的效果却是渐进的。
在沈阳市沈河区皇城街道正义社区,今年64岁的刘普林老人一提小招贴,气就不打一处来:“再狠点抓才行。”他身后就有一处新喷上去的办证电话,他拍拍说:“不下工夫真整不住。你看看,社区最近刚刚为老百姓重新粉刷了楼,它们就又上来了。 ”
说起门上贴小广告的情况,他挠了挠脑袋说:“最近是好像看不着了,没怎么见往门上贴新的。 ”
在大东区长安街道江东南里小区,刘秀清老人正和街坊聊天,老人还不太清楚沈阳市在城管方面的新动作,经提醒老人恍然大悟,“我说的呢,最近门上是没怎么见到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
与刘秀清老人一样,刘普林老人虽然热衷于帮助社区清理小招贴,但对沈阳市清理小招贴、小广告的新办法也不太清楚,听了沈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同志的解释,老人竖起了大拇指说:“好,好!早就该这样了。 ”
1 2 3 4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