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势而上有所作为 访抚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光 |
2009-04-30 |
|
———访抚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光
辽宁日报记者周明
“面对蔓延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学会逆向思维,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逆水行舟,逆势而上!”抚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以来,抚顺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奋图强,全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抚顺已经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今年前三季度,省考核的11项主要经济指标抚顺市有6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GDP高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4.8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高23.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高157.4个百分点,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高42.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高7.8个百分点。吴光认为,尽管金融危机也使抚顺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但更要看到抚顺市与南方城市相比外向度较低,受金融危机直接冲击较小的优势,抚顺客观上已经成为“南资北移”的“避风港”,这是抚顺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是抚顺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也必然对抚顺的发展、振兴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迅速吃透摸准,以分秒必争、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赢得加快发展的先机和主动权。
言及今年最后一个多月的工作时,吴光说,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切实做好各项收尾工作,今年要全面完成年初抚顺市委、市政府制定并经过抚顺市人大通过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力争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推进招商项目开工,对于今年随省政府赴长三角、珠三角和香港等5次招商签订的32个、总投资约合人民币606亿元的意向项目,力争在年底前变成合同项目和开工项目;39个总投资约合人民币552亿元的合同项目,力争在年底前变成开工项目和大额投资项目;19个总投资约合人民币128亿元的开工项目,提供一切方便条件,力争在年底前实现投资最大化。对于12月初即将随省政府到珠三角招商的十几个合同和意向项目,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力争有部分项目年底开工。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对于全市89个、当年投资286亿元的重点项目,尤其是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和沈抚城际轨道交通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持冬季施工,延长投资建设期,保证按进度多投资,按要求早竣工。同时,抓住国家四季度下摆千亿元投资的机遇,包装项目,争取支持;要强化载体建设,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强化土地的收储和整理,加快调整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储备土地资源,不断提高供地率,争取明年土地指标,为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要切实关注民生,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下大力气搞好涉及百姓利益的就业、劳动保障、困难群体救助和棚户区改造等各项民生工程,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谈到筹划2009年的工作,吴光说,因为地域关系和产业结构特点,真正经受国际金融危机考验是在明年,为此,抚顺市已经开始通过抓机遇、抓规划、抓空间、抓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从实施沈抚同城化、建设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出发,着手调整发展格局,重点构建西部沈抚连接带、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环产业带,积极打造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千万吨油母页岩深加工基地,发展碳纤维项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服务业、加大国企改革和招商上项目等项重点工作,紧锣密鼓,抓紧筹划,奠定未来抚顺大发展、快发展基础。结合“十一五”规划和“3至5年再造一个抚顺”的目标要求,全市各县区、各部门都要明确重点、细化措施,自加压力,尽早谋划明年工作。全市上下要奋发向上,不言退,不言败,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考验和挑战中大有作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