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三十年 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
2009-04-30 |
|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 张曦尧)我们经常说“衣食住行”,把“衣”放在第一的位置可以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裹体看得比裹腹更重要,因此,衣着的变化是反映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光看大街上人们的穿衣打扮,就能看出我们的生活有了多大改变。
李阿姨今年将近近六十岁了,“现在小孩子的衣服真是多,挑得我都眼花了。你看,这是全棉的小内衣,这是桑蚕丝的小裤子……”李阿姨高兴地展示起她给孙子新添购的一大抽屉童装,“现在的孩子好福气,孩子他爸三十年前出生那会都是拿大人不能穿的旧衣服改了穿的,还因皮嫩常被又粗又糙的布磨得一身红水泡,痛得哇哇哭。”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
不单是童装,只要你清点个人的衣橱,打量行人的穿着,就会发现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其实已最细微、最形象地体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服装犹如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李阿姨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穿着说,我年轻那时都是青的、灰的、结婚时灰的,的确凉、卡奇、的卡算时髦的。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就特别留意穿衣打扮,别看已经退休好多年了,还是爱赶时髦,不过,我年轻时想赶时髦可没那么容易。
2008年7月,两位女孩走在上海街头。
李阿姨回忆说,那个时候衣服颜色面料单一,更谈不上什么款式了,为了节约工钱,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做衣服。好一点家庭的么就到裁缝那儿去做出门穿的衣服的,家常穿的呢就自己做,裤子也没有样子,那象现在是要讲究线条,要怎样怎样。
从七十年代的灰色的卡、方领贴袋,到八十年代的小花涤纶、尖领插袋,爱美的她一直紧跟着潮流,如今看着衣柜里格式各样的衣服,她还是觉得不满足。李阿姨笑着说,“现在是只觉得缺件衣裳。家里橱里放满了衣服还是觉得没啥穿的。三十年的变化,真的是大的不得了,从服装身上也看到了我们时代的进步,看到了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觉得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开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