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中图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国图鉴社)官方网站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辽宁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胡锦涛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倒爷”现在干国际物流
2009-04-30
     经过5年的打拼,郭华稢现在是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从事的是国际物流工作,但没有人再叫他“倒爷”了。 记者 徐刚 摄   外面一件大衣,里面是10多件的外套、衬衫,然后里三层外三层的日用品,人整个“肿”了起来……这是1993年的春节晚会上,郭冬临的经典“倒爷”形象。   进入辽宁久久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域内坐着十几个员工,他们的手“奔波”在键盘上。在一个座位上,记者找到了西装革履的郭华劼,你无法把他和记忆中的郭冬临画上等号。   郭华劼生于1977年,今年31岁,透着一种超出实际年龄的成熟和稳重。“我这30年,就是改革开放的30年。可以说我赶上了好时代。倒爷只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我们现在从事的叫国际物流。 ”他开着玩笑。   扛着大包出国卖也算“倒爷”   1984年的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价格双轨制下,“倒爷”诞生,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性群体。“我父亲就是从事国际货运的,但他不是那种所谓的倒爷,但他曾经当了13年的远洋运输船的船长,见了太多倒爷了! ”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童年时期的郭华劼家里家外,总是能接触到很多“倒爷”。80年代中期,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市场开始丰富,另一方面,中俄关系的解冻,俄罗斯生活物资的匮乏,让中俄之间的贸易,异常发达。“开始是他们来,用工业品换生活品,后来是我们出去。那时候的‘倒爷’就是在国内买东西然后到国外卖,赚的是其中的差价,他的行为实际上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两个层面。每天都有大量扛着大包小裹的人在排队过海关。   九十年代后“倒爷”逐渐消失   “当时,从远东地区到西伯利亚,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到处都有中国商人在摆摊儿卖货。 ”郭华劼说,父辈的倒爷们,很多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倒爷”贸易的最初受益者,但他们某种程度上,也的确促进了两国商品的流通。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而成为历史。 1991年以后,中国的外贸公司竞争激烈,而部分“倒爷”钻法律空子的行为,也让这个名字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名词,反倒成了略含贬义的特殊词汇。钱也不好赚了,郭华劼说,听父辈们讲,到1993年以后,仅绥芬河2300多家外贸公司黄了2000家,其兴其亡仿佛都是一夜之间的事。“倒爷”伴随市场经济进入正轨,风光不再。   “新倒爷”干的是国际物流   2000年,学习国际贸易的郭华劼毕业进入一家从事国际物流的国企。“环境的改变、法律法规的健全。原来那种形式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不可能再有生存空间。这就需要转变,变成单纯的物流,为上游企业服务。 ”   工作一段时间后,郭华劼出国到了澳大利亚学习专业的国际物流。“当时,选择回国还是留在澳大利亚,我很伤脑筋。 ”在国外,工作比较稳定,而在国内,创业的机会较多。在权衡下,他回国加入现在的公司。经过5年的打拼,他现在是公司的副总经理。“我们现在的工作是负责在中外双方传递货物,是桥梁和纽带。上游企业与外方谈好之后,委托我们,把报关单据发给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预定交通工具,然后我们上报海关,让物品送到对方手中。把货物安全迅速地送到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抢时间,确保货物准时到达。 ”郭华劼说。   不会再有人叫郭华劼他们为“倒爷”,也不会再有人为从国外带回来的一盒糖果雀跃不已。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变化。   记者 隋冠卓 实习生 何志伟
     相关链接
    · 和珍稀植物亲密接触 沈阳植物标本公园免费
    · 沈阳市招募清洁环境服务志愿者
    · “十二五”沈阳将开建三条地铁线路
    · 浑南新区:立体化整治环境
    · 9日,沈阳全民卫生清洁日
    · 沈北新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 沈阳上半年慈善筹款850余万元
    · 感受沈阳地铁 地下17米列车疾驰如风
    · 盛世盛宴——中国沈阳首届动漫电玩节探秘
    · 全沈阳市中小学校舍将逐栋“体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65号4楼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 京ICP备091106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