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高慧斌
观点
——我国金融市场既不能脱离国际金融市场搞封闭运行,也不能照抄照搬美欧的模式,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
——衡量我国资本市场好坏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保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向上发展,尽量避免短期内的大起大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
——应加大力度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启动资本市场,促进股市稳步回升,重新形成财富效应。
——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专门对股票市场发挥适度的调控作用,防止市场短期内大幅波动。针对市场出现的非理性的上涨或下跌,可通过这支基金配合其他相关政策进行调控。
“两手”并重解决问题
为转嫁次贷危机造成的风险,美国通过所谓金融创新形成金融衍生品,加上虚假的信用评级,将风险损失传导给全世界,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遭受严重冲击,众多投资者损失重大,从而导致了消费需求、企业盈利和就业形势的不断恶化,呈现了世界性的金融衰退。由于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引起的这场危机,其滞后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在出席第十三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可以补充出台一些刺激虚拟经济的政策,以弥补刺激实体经济之不足。
周正庆:2008年打开的金融危机大门目前还没有关上,2009年摆在世界面前的道路将更加崎岖,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刻的反思。我认为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风暴,与历史上的历次金融危机有很大不同。这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点是在美国的金融核心华尔街,在很短的时间内世界知名的五大投行三个垮台,两个岌岌可危,被迫转型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三大评级机构竟为追逐利润违背职业操守。而麦道夫的诈骗案,其金额之大、涉及面之广,震惊全球,从此打破了诚信这个金融市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这场金融灾难既是美国的信用危机,也暴露出美国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以及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缺陷。它集中表现为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以及市场约束机制的失灵。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理应对某些西方经济学的论点提出质疑,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照抄照搬。尤其是对那些提出“中国应该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行解决不得干预”等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要强化综合监管;对各类衍生工具和产品要监管,坚决避免出现放任自流的状况;对私募基金的现状要研究制订监管方略;对做空机制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对媒体播放股市的评论节目要加强管理。
在新兴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往往同时肩负市场监管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责任。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而且这种支持还是多方面的。在此次金融风暴中,随着危机发展的日益严重,美国政府和欧洲央行采取的救市行动不断升级,使人们大开眼界。这不难看出,他们绝不会被什么自由市场、自由竞争的观念所束缚,而是从本国实际需要出发,以自身利益为重,结合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并重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此次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使人们清醒地看到,那些脱离监管和控制的自由化,绝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要真正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学习、借鉴的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哪些是反映现代化生产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哪些是不能学习的糟粕,要予以摒弃。我国的金融市场既不能脱离国际的金融市场搞封闭运行,也不能照抄照搬美欧的模式,一定要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
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从创建至今还不到20年时间,它是在特殊国情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衡量我国资本市场的标准,应该首先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周正庆:我国的资本市场是本着中国特色的要求发展壮大起来的。它与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虽然都具有筹集资金的共性,但它的性质与目的有所不同。西方国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个人攫取最大利益。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为追逐利润可以不择手段,出现了资本社会的种种弊病。而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以社会主义为主体,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衡量我国资本市场好坏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不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其他标准。
从我国资本市场18年来的实践看,只要我们善于运用正确的理论去指导,且组织运用得当,就会有利于持续稳定筹集长期资金,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这种长期资金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大力扩张直接融资才能达到。 18年来,我国境内外筹集资金总额已累计将近3万亿元人民币,通过资本市场投向优势企业,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了发展高新技术。通过资本运作还提高了保险金的收益率,促使更多群众财产型收入的增长,对扩大内需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2006年,四家国有银行先后进行股份制改革,迅速剥离了不良资产,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一举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保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向上发展,尽量避免短期内的大起大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真正实现三个有利于。相反,持续低迷的市场,必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而,对资本市场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和弊端,要及时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调控,予以校正或纠偏。
重新形成财富效应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之复杂的国内因素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又陷于低迷局面。党中央、国务院为稳定经济、稳定资本市场,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这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然而,目前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针对实体经济,由于政策传导的滞后效应,要真正产生实际效果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周正庆:为缩短经济调整的时间,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可以扩充出台一些刺激虚拟经济的政策,以弥补刺激实体经济的不足。一方面,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它能提前反映人们对于实体经济未来变化的预期,引导人们对实体经济前景的判断。另一方面,股票、证券价格的变化对居民财富增加具有乘数效应。股票市场市值增加形成的财富效应,会直接刺激消费增长。
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调整,跌幅达到了65%,股票市值跌去了20万亿元人民币。如能加快扭转股市低迷的现状,随着股票市值的上升,就可能会有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投向消费市场。为此,我们应当加大力度,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启动资本市场,促进股市稳步回升,重新形成财富效应,这对稳定市场信心、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搞活楼市和车市等消费市场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周正庆建议,在已经出台的搞活资本市场的诸多政策的同时,能否考虑尽快研究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对股票市场发挥适度的调控作用,主要目的是防止市场短期内的大幅波动。针对市场出现的非理性的上涨或者下跌,可通过这支基金配合其他相关政策进行调控。
基金的筹措可以考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中央财政支持一部分,可以考虑把印花税的收入用于建立基金。二是市场筹集一部分,可以考虑筹措一部分投资者保护基金和证券交易所积累的资金。三是外汇储备转化一部分,可以考虑以主权基金的形式投资海外市场的模式。建立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基金,可以考虑由证券主管部门管理,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联合监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