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堆平房,毛驴上了房”曾是宁夏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的生态状况真实写照。11月5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勘察院提供的卫星遥感图上看到,毛乌素等三大沙海呈现出大片绿色。一度向中卫市城区逼近的腾格里沙漠已“悄然”后退。
“沙漠后退一小步,人类进步一大步。在世界荒漠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宁夏所呈上的高分答卷,蕴含着科学发展观,承载着几代治沙人的智慧和汗水。”自治区林业局党组书记王德林如是说。据了解,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区已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00多万亩,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沙漠化逆转。宁夏的治沙模式、理念和成效为全国治沙防沙起到了榜样性的作用。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仅是一句经典台词,也是摆在宁夏沙区群众面前的现实选择: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有600多个村庄直接遭受沙化危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沿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全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群众进一步加快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9.84%,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涌现出王有德、白春兰等一批常年坚持防沙治沙、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全国治沙劳模。
与此同时,全区还投资数十亿元,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把重沙化区域的20多万人搬迁到引黄灌区进行生态移民,恢复当地生态环境。在全国率先实施封育禁牧,使林草植被较快恢复,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场比例已经达到1∶5以上,在全国排在了前列。组织专家攻克了柠条综合利用、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等技术瓶颈,创造性开展了依靠科技开发沙产业,巩固防沙治沙成果。宁夏境内治沙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共投入资金10多亿元,种植中药材、乔灌木、经济林果、柳编、灌木饲料加工等,开发治理沙荒地30多万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塞上儿女用血汗浇灌出的绿色不仅阻遏了漫漫黄沙,还开始出现了人进沙退的逆转。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699.6万亩。第三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区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实现了治理速度大于扩展速度的历史性转变。许多治沙人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夏白芨滩防沙固沙林场近5年,职工年收入翻了一番达到了2万多元。沙化严重的盐池县,滩羊饲养量由禁牧前的80万只增加到了目前的130多万只,农民牧业收入由此直线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