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搭建全国枸杞质量安全“保护伞” |
2009-04-30 |
|
记者从宁夏农科院获悉,随着2007年末该院“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600万元资金的到位,中心现代化实验室改扩建等基础建设工程已正式启动。今明两年还将得到1095万元资金,建设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全环境提升枸杞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使之成为我区枸杞产业乃至全国枸杞质量安全的 “保护伞”。
我国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40万亩,产量1.1亿公斤,2007年仅我区出口的枸杞及深加工产品就达700万公斤。为了确保我区枸杞产业环境发展,2002年被确定为农业部42个农产品专业性质检中心之一。中心每年抽检全区五市枸杞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样品,检测20余种农药残留、二氧化硫和重金属,为掌握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然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落后,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得慢”的问题,若对一个样品检测50种以上的农药,利用现有手段约需一周时间。日本对我国出口枸杞检测224种农药残留,3天时间可出报告,而按我国标准仅检测15种农药残留,显然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
因此,国家将该中心列为“十一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倾力打造我国一流的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该中心改造后,检测范围可覆环境枸杞产地生态环境、投入品、枸杞产品、加工制品及其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检测参数从79项增为200项,检测限、准确度达到或超过国际标准,90%以上检测参数的最小检出限和检测精度达到0.01μg/kg,符合日本、环境和欧盟等国家进口要求。检测速度提高2倍-3倍,年检测样品量达到6000个以上。
日本对我国出口枸杞检测224种农药残留,3天时间可出报告,而按我国标准仅检测15种农药残留,显然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