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寺堡干部队伍建设让干事者有位 |
2009-04-30 |
|
2月3日,红寺堡开发区红寺堡镇人大副主席康伏存赶在年关前与光彩村返村过年的务工人员签订了计生“军令状”。因为民意调查表反馈 “优秀”,开发区破格将康伏存这位村干部提拔为科级干部。去年,红寺堡开发区坚持在提拔重用干部前走群众路线,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有了位子。
开发区创新干部使用导向机制,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依据民意优先选拔基层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开发区将考评干部第一把尺子交给群众,开展“一述双评”、干部监督“三色卡”、干群季度“面对面”、公众评议箱等绿色通道建设。通过收录民意民声,开发区结合乡村两级换届对群众不满意或业绩平平的11名不作为科级干部进行调整或免职。提拔了全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宋立忠等常年在艰苦条件下做出优异成绩的技术骨干。
下派机关干部马文虎两年前到朝阳村担任村支书后,修复瘫痪近3年的9条支渠,帮助农民建立农民网吧、村集贸市场,筹资30万元将150亩集体荒滩地开发成苗圃基地,率先在开发区实现户户通自来水,使 “空壳村”变成先进村。依据民意调查和综合考核结果,开发区将其提拔为红寺堡镇副镇长。据悉,开发区去年有40%机关下派到自然条件差的行政村而有作为的年轻村支书被提拔重用。
良好的干部提拔使用机制,形成了团结共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去年,开发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5.5%,近期开展的乡村两级换届工作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据统计,开发区去年有2000多名群众参与年中、年终两次干部评议,一些群众不认可的干部被摘去 “乌纱帽”,70%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属于务实苦干、无“名气”的基层实干者。
短评: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干部队伍。红寺堡开发区创新干部队伍建设导向机制,不看“名气”看民意,优先选拔来自艰苦一线、乐于奉献的基层干部,提高了使用干部的公信度,激发了干部创业激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