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鲁迅作品的新闻又成为热议。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均不见,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在校园遭遇了尴尬,是去是留,争议不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对鲁迅作品的争论,近年来几乎是定时地间歇性爆发,好在这些争论基本都是围绕中学语文教材展开的,如果是围绕大学中文系教材展开的话,那问题还真有点严重了。 tujian.org
争论的起因是鲁迅作品“晦涩难懂”,时下中学校园里流传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很能说明问题。由“怕”而排斥,由排斥而“去鲁迅”,于学生,情有可原,毕竟他们阅历不丰富,理解能力有限;而于老师,如果也这样认为,那就大大的不应该了。因此,我觉得,学生之所以“怕周树人”,责任全在老师,是老师没教好,这与鲁迅作品质量无干。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对鲁迅作品浅读、偏读、误读,拿着教学参考书照本宣科,主题先行,解读老套,甚至脸谱化、模式化,了无新意。毛主席曾说,老师讲不好,学生可以睡大觉。学生要是没睡觉,已经给他们给足了面子。其实,阅读鲁迅是件愉快的事。我有幸在大学里听过鲁迅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讲《野草》,真的是醍醐灌顶。钱理群先生说,鲁迅是孩子们身边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他很可爱。当然前提是还原“真实的鲁迅”,由外及内、由表及里,慢慢认知鲁迅、读懂鲁迅。 tujian.org
如果中学语文老师不光是用“伟大的鲁迅”去教育学生,而且和学生们一起享受“温暖的旅程”,相信不至于发生这样的事。(作者:左右)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