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王乃静 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迎合市场需求,去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技能性人才,两个劳动力市场才能真正具有交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瑞海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玉 不能拿员工当机器一样使用,让他们有归属感,不想家。农民工[NongMinGong]肯定愿意去这样的企业[QiYe]。 本报首席评论员张金岭 农民工[NongMinGong]和大学生处境不同,但内心的愿景是一样的,那就是要融入城市[ChengShi]寻找自己的未来。尤其是农民工[NongMinGong],根在乡村,但未来在城市[ChengShi]。 3日,本报“两会三人行”栏目的嘉宾正在讨论“用工荒”与就业[JiuYe]难话题。 本报特派记者 王光照 马云云 新春伊始,全国多地出现“用工荒”,企业[QiYe]用尽各种办法却招不来工人,连传统劳务输出地也频频告急。而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JiuYe]形势严峻。招工[ZhaoGong]难与就业[JiuYe]难并存,像一道谜题摆在整个社会面前。 3日,本报“两会三人行”栏目邀请了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工商联主席王乃静,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瑞海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晓玉,走进本报“北京直播室”,本报首席评论员张金岭作为主持人,与两位嘉宾交流对话,把脉用工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招工[ZhaoGong]难不代表劳动力紧缺 张金岭:今年春节过后,一些沿海城市[ChengShi]的劳动密集型企业[QiYe]招工[ZhaoGong]难现象特别突出,于董你们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QiYe],有没有感觉到招工[ZhaoGong]压力? 于晓玉:现在招工[ZhaoGong]的确很难,我们下去招工[ZhaoGong]发现,很多农民工[NongMinGong]不愿意出来。但企业[QiYe]招工[ZhaoGong]难并不是劳动力紧缺,而是就业[JiuYe]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 现在国家出台了许多扶持农业的政策,加上过去沿海城市[ChengShi]一些传统的加工行业向内地转移,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民工[NongMinGong],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工资待遇跟在外地差不多,生活成本又低,他们自然选择留在内地,所以用工荒在沿海城市[ChengShi]表现得更为突出。 张金岭:和招工[ZhaoGong]难同时存在的另一个现象是就业[JiuYe]难,尤其是大学生就业[JiuYe]难,对这一矛盾现象,很多人不理解其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王乃静:根据经济学原理,劳动力市场是由城市[ChengShi]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组成的二元结构式市场,城市[ChengShi]劳动力市场工资高,农村劳动力会选择进入城市[ChengShi]。当农村劳动力市场消耗殆尽,城市[ChengShi]企业[QiYe]必须大幅提高工资才能招来劳动力,这个点就是刘易斯拐点。在中国来讲,刘易斯拐点并没有到来,企业[QiYe]面临招工[ZhaoGong]难,有的人就说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吃光了,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农村劳动力,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农民工[NongMinGong],“十一五”期间仅山东省就转移农村劳动力700多万;第二就是大学生,200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才117万,到2010年已经达到630万,再加上城市[ChengShi]新增劳动力,这个数量很大,根本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我们近期做了对中小企业[QiYe]的调研,发现企业[QiYe]想用的人没有。现在哪些人最热?一种是技术性工人,如钳工、车工等;一种是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在普通劳动力也难招,这反映出就业[JiuYe]培训欠缺,就业[JiuYe]市场供求错位,企业[QiYe]想招的招不来,求职者想进的企业[QiYe]进不去。 光涨工资未必能留得住人 张金岭:于董作为企业[QiYe]家,面对招工[ZhaoGong]难,您认为单靠企业[QiYe]自身的努力,比如给工人提高工资、提高福利待遇,就能单独破解这个难题吗?是不是会考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达到减少用工人数的目的,同时也能提高利润,提高企业[QiYe]参与市场竞争的层次? 于晓玉:光靠涨工资不见得就能把人留住。以前企业[QiYe]一个月一千块钱就能招到工,现在给两千块钱都不一定能留住人。企业[QiYe]能做的有很多方面,首先要为员工购买保险、增加工资、解决住宿问题等等。此外还要改善工作环境,不能拿员工当机器一样使用,要让他们有归属感,不想家。农民工[NongMinGong]肯定愿意去这样的企业[QiYe]。 张金岭:招工[ZhaoGong]难现象,从积极的一面说,有利于提高农民工[NongMinGong]的工资水平,这对提高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肯定有帮助,但也有弊端,或者说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对于不同的地方政府来说,互相之间能不能通过为农民工[NongMinGong]提供公共服务的竞争来帮助企业[QiYe]吸引农民工[NongMinGong]? 王乃静:农民工[NongMinGong]渴望对城市[ChengShi]有归属感,希望得到与城市[ChengShi]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各种公共服务。不少企业[QiYe]通过增加工资、购买保险等方式留住员工。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中小企业[QiYe]利润率低,很难承担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最终只能关门,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升级更是搞不了。建议政府进行调控,对中小企业[QiYe]的税收进行减免或者全免。过去我们对外资企业[QiYe]有免税政策,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小微企业[QiYe]减免税收? 另外,政府还要改变过去只盯大项目的惯性思维,把土地都给大项目,也要考虑通过园区的形式把地卖给搞同类产业的小微企业[QiYe],以方便他们搞产业集群。这样既能够保证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JiuYe]岗位,又能为企业[QiYe]创造空间、为员工涨工资,以此来增加农民工[NongMinGong]对城市[ChengShi]的归属感。 大学生与农民工[NongMinGong]之间应有交集 张金岭:现在有人主张,可以把针对农民工[NongMinGong]的劳动力市场和针对大学生的人才市场合并,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王主席认为这样是不是有助于缓解招工[ZhaoGong]难,同时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JiuYe]难?这个建议有没有可行性? 王乃静:实际上,很多企业[QiYe]已经把这两个市场合起来了,现在从高校里招的本科生到企业[QiYe]里去,也是先当工人,研究生到银行里去,就先干柜员,都是在普通的技能性岗位上干,只不过大学生可塑能力强。 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迎合市场需求,去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本科学校太多,专科学校太少,但大部分人上到专科就业[JiuYe]就可以了,这种专科叫职业教育,培养技能性人才,只有这样,两个劳动力市场才能真正交集。 张金岭:于董你们企业[QiYe]里招的农民工[NongMinGong]和大学生之间的待遇差距大吗?你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于晓玉:目前他们之间的待遇差距不大,但5年后就能拉开距离。 对招工[ZhaoGong]难和“用工荒”也应该各有解决之道,随着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NongMinGong]的技能培训,而高等教育也更要重视书本之外的就业[JiuYe]实践,让农民工[NongMinGong]“上得来”,大学生“下得去”,那就业[JiuYe]难和用工荒也就有希望解决了。 (编辑:SN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