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到青浦区金泽镇采访时听到一件新鲜事:镇里虽然没有产业承接基地,但是引进工业项目劲头高涨。原因是镇里“抱”来的“金娃娃”,可以“抱”到青浦工业园区去“寄养”,年年分享其成长带来的利益。据了解,青浦11个乡镇(街道)今年以来有近30个工业项目已经或待批入驻青浦工业园区。今年一季度,全区外商到位资金1.1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在记者的记忆中,乡镇招商,以往多是“肥水只浇自家地”。青浦出现的新变化,是因为该区今年出台了一条利益调控政策,使各方招商引资积极性凝聚到了一起。这条政策的效应和关键,可以概括为:各方招商、一家接纳;资源共用、利益分享。
金泽有5个经济开发小区和一批经验丰富的招商人员,招商引资一直是镇级经济重头戏。但随着环保门槛的提高和产业布局的调整,许多曾经进入招商视野的实地型项目,哪怕是优质项目,由于镇里没有产业承接基地,放到区工业园区又无政策激励,结果总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不合理的利益机制不调整,乡镇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释放,一些基层干部等待观望的思想苗头有所抬头。
针对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招商状况,青浦区领导从去年下半年展开调查。原来,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黄浦江水源保护等政策制约,各乡镇“一镇一区”的招商模式数年前已被调整,全区只保留“1 2”的青浦工业园区和西郊经济技术开发区、练塘工业园区。目前,青浦工业园区已扩展到56.2平方公里,其中30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有着项目落地的良好平台,只是限于人手和信息渠道,集中集聚效应一时还难以放大。另一方面,乡镇多年招商积累的人脉广,全区各乡镇(街道)平均每年各自能洽谈到10来个实地型项目,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能否把各乡镇(街道)与区工业园区的两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青浦区领导调研后认为,“1 2”园区资源必须区域统筹协调一致,产业集中集聚发展需要乡镇(街道)与区工业园区合力推进。针对如何搭建合力招商公共平台、利益分配、统计考核等问题,该区先后多次召集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与区工业园区负责人召开政策设计调研会,最终形成了一条招商新政。
新政策的最核心部分是利益分配机制。对乡镇(街道)来说,引进的实地型企业落户区工业园区后,企业所缴税收中的乡镇(街道)应得部分归属乡镇,同时又纳入区年度考核指标;
区里还专门辟出一块,对引进企业的乡镇(街道)在项目开工后当年度绩效考核中给予专项奖励。对工业园区而言,落户企业相关经济指标算在园区统计,经济总量做大,集聚效应加快形成。
以某一通用机械制造生产企业一年1亿元产值为例,企业所缴增值税约340万元、企业所得税约150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产生的区和乡镇(街道)应得税收约90万元,其中引进项目乡镇(街道)可实得70%。引进项目的乡镇(街道)由原先只能获得一次性的奖励变为现在每年都有进账,也增强了乡镇(街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区有关领导说,这个政策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资源共用是有前提的,如果做不到利益分享,就是一句空话。
入驻企业的得益更是显而易见。园区完善的设施和已集聚的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使得商务成本降低;最大的好处则是能享受到“三方服务”:区招商引资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配套服务、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的日常服务和引进项目乡镇(街道)的跟踪服务。
青浦招商新政的积极效应正在源源不断释放。近日举行的青浦工业园区投资说明会上,园区和各乡镇(街道)引进的阿姆斯壮公司等12家外资企业,中国电子、东航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国内企业签署了投资项目合同,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印刷传媒等领域,合计投资金额外资2亿美元、内资20亿元人民币。同时,原先落户各镇(街道)的一些大型骨干企业开始乔迁青浦工业园区,徐泾镇的尤妮佳、妮维雅、宝龙药业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前景广的高新技术企业已正式入驻。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专题:
上海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