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项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大学生们对招聘会上有部分企业假戏真做“只招不聘”,以及“招聘是假、宣传是真”的做法最为反感。
假戏真做“只招不聘”
眼看着再过几个月她就要毕业了,可岗位还一点没影,信用管理专业的小王(化名)愤愤不平地对记者说:“现在不少招聘会上的企业根本没有招聘意向,这和骗子有什么两样?”在参加上海体育馆的一次招聘会时,小王向几家企业投出简历,好不容易接到面试电话,却是几家她根本没有投过简历的保险公司。几轮碰壁后,小王已不再追求专业对口了,“只要找个稳定的工作就行。”
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自身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只能靠减少岗位渡难关。然而,政府部门举办招聘会,通知发到企业,不去又不行。碍于面子,个别企业就派几个人到现场坐坐充场面。记者在一些招聘会上看到,在有些企业的招聘展板前,挂着一个“岗位”的招聘要求,而工作人员或自己闲聊,或带些资料杂志看看,遇到有人咨询,三句两句“惜字如金”,只求把对方打发过去。对于学生送上的简历,随手放进抽屉里。那不冷不热的姿态,与心急如焚的大学生形成明显反差。
另有所图“雷声大雨点小”
李小姐说起找工作,也有点信心不足。她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企业挂出“行政助理”岗位,与她所学的专业还算对口,便递上了应聘简历。待她接到通知兴冲冲地去报到后,企业给她安排的“行政助理”岗位却是前台接待,让她哭笑不得。
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参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招聘会,心思不是放在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困难上,而是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博得“有社会责任心”的好名声。有求职者反映,有个别企业在各个渠道、部门举办的招聘会上发布招聘信息时,一段时间里拿出的“永远是这几个岗位”,好像人总也招不满,让人不得不对其招聘的诚意产生怀疑。有的企业因为本来就缺少招聘诚意,工作人员在介绍岗位时故意把要求提得很高,相关经历、上班路很远、可能要做夜班、工资不会太高……诸如此类,目的就是要求职者“知难而退”。
“只招不聘”请离场
针对招聘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校园活动中,对所有招聘信息都严格审核把关,杜绝“只招不聘”的虚假招聘现象。
不久前,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带着300多家企业提供的2000多个岗位到二工大举办服务进校园活动,为上海20所高校举办联合招聘会。在招聘会之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精心做准备:通过应届生岗位信息收集小组和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征求毕业生的需求,了解目前就业困难的学生主要集中的专业;通过电话联系、走访企业等方式,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收集信息时,向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描述范本,帮助单位把岗位描述写清楚写规范;在发布信息之前,还对所有招聘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切虚假、违反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的信息出现。浦东新区职业介绍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带来的岗位,一是保证单位确实需要用人,对于一个意向录用都没有的单位,我们会跟踪了解原因,对于连续参加两次招聘会,却根本没有意向录用的,就对该单位进行严格审查,一经查实,将不再允许参与我们的招聘会;二是保证岗位符合现场学生的需求。
跟踪招聘信息
尽管一些企业“只招不聘”,但假戏真做还是让不少求职心切的大学生信以为真,他们认真地向企业招聘人员递上了自己简历,这可“难为”了招聘人员,收到的简历怎么办?有的随手丢进字纸篓,有的就转送其他企业,这就是大学生们纳闷“我的简历怎会到别家企业去的”原因。
在校园招聘会临近尾声的时候,记者看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仔细地将做好分类的简历装进一个个档案袋,他们将为代理招聘的单位提供简历初选、组织面试的服务。闸北区职业介绍所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会认真对待收到的每一份简历;对那些收到用人单位面试通知的大学生,如果他们有面试指导的需求,职介所会进行相应的求职指导;至于那些没能达成就业意向的学生,职介所也将提供跟踪服务,根据他们求职失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继续为其推荐合适的就业机会,或引导他们到上海公共招聘网上寻找合适的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