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不少市民喜欢在小区、郊县的野地里自挖中草药服用,但因为缺乏辨别能力,一些错误采摘的中草药轻则无药效,重则可能会导致中毒。昨天,以“中医药文化走近市民”为主题的张江中医药科技文化节开幕,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现场向市民讲解鉴别方法。现场还有中医药大学和附属曙光医院的20位名医开展“中医名家把脉张江”义务咨询活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学普及部主任罗月琴表示,上海地区自古不太出产药材,市民能够采到的一般是金银花、银杏叶、紫玉兰等常见草药,比如紫玉兰可以治疗鼻炎,但白玉兰有毒,在开花前采摘就不容易分清;如金银花成为中药是在开花之前,市民采摘开了花的金银花已经没有药效;如银杏叶制剂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但新鲜的银杏叶没有经过去毒处理,吃多了就会中毒。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钱海表示,中草药的药效和生长的土壤关系密切,市民分不清楚哪些是农业用地,哪些是工业用地,如果在后者的土壤上采摘,中草药反而吸附了较多的有害成分,对人体更为不利。同时,钱海副教授说,野外还有一些光敏性的草药、野菜,体质敏感的市民,采摘吃了以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的症状。
昨天现场中医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向社区居民展示了食药两用的药材、盆栽药用植物、名贵中药材等,并详细介绍了鉴别方法,耐心回答市民提问。一些市民还专门用相机拍下这些不同药材的形态,以便回家后学习。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