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公共交通内细菌超标 中学生发明消除车内污染
2009-06-10

  

image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图片说明:中学生发明者正给出租车安装车内紫外杀菌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近日,来自卢湾高级中学学生的一项发明一举夺得第6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两项大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青少年科学竞赛,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也被称为青少年的诺贝尔奖。该校郭海骏和另一个同学的集体参赛项目“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对策研究”,针对公共交通工具内的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他们不仅自制了车内紫外杀菌器并申请专利,还独创了车内“空气指数”,为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流行病的防范提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采集7000多个空气样本

  “我们发现出租车驾驶员经常会出现感冒、咳嗽等不适症状,身边经常乘坐出租车的同学也有类似情况。”谈到发明初衷,卢湾高级中学高三学生郭海骏告诉记者,上海市每日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超过1600万人次,公交系统承载着巨大的客流压力。出租车、公交车、地铁内空间相对狭小密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公共交通工具内是否存在着微生物的污染呢?问题的提出让几个大男孩兴奋不已。“公共卫生及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关系着老百姓的健康问题。”郭海骏说,在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间,他们对上海市的出租车、公交车、地铁三类主要交通工具的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他们选取3家出租车公司、8条典型公交线路和4条地铁线路作为样点,定期采集空气微生物样本。一年中共采集了7680个空气微生物样本,并对样本进行处理和微生物的培养,检测相关指标。

  出租车内细菌超标5倍

  结果表明,公共交通工具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空气微生物污染。出租车车内空气菌落总数均值为国家标准限定值的5.12倍;公交车内空气菌落总数均值为国家标准限定值的3.04倍;地铁的空气菌落总数均值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同时,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指标性细菌──溶血性链球菌在三类交通工具内均有检出。

  同时,为了解决出租车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他们还自制了车内紫外杀菌器并申请了专利。杀菌器由三根UVC杀菌灯管、控制器和外壳组成,并且直接使用车载电源,成本在80元左右。实验结果表明,杀菌器使用30分钟对空气菌落总数的杀菌率达到83%,杀菌后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

  “这是首个在车内使用的杀菌器,为了避免受到紫外线辐射,装置配有遥控器,驾驶员可以在车外进行杀菌操作。”小郭说,鉴于自制车内紫外杀菌器安全有效,且成本较低,建议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推广使用以控制车内微生物污染。

  “空气指数”为出行提供参考

  “2010年世博会召开在即,上海将迎来超过7000万的国内外友人。”为此,小郭团队还建立了上海公共交通工具空气微生物与健康信息平台,为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流行病的防范提供参考,并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记者登录这个网站发现,网页显示了出租车、公交和地铁的空气微生物指数和等级,以及对健康的影响和建议采取的措施,一目了然。“市民可通过了解车内空气指数和污染等级,采取相关措施,例如是否需要佩戴口罩,或选择步行等。”小郭说。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tujian.org

     相关链接
    ·与同航班一甲流患者密切接触 美新奥尔良市
    ·调查显示:上海车展足够比肩国际五大车展
    ·猪流感疫情十问答:人吃猪肉或猪产品不会感
    ·世卫组织称猪流感病毒可能致人类大规模染病
    ·专家:当新流感病毒株出现就会爆发大规模疫
    ·马英九肯定陈江会成果称航班还有改善空间
    ·克莱斯勒展“爱心车”
    ·CANALI2009秋冬系列在上海发布
    ·伊顿携最新绿色科技亮相2009上海国际车展
    ·上海机场:文明乘机你我共创温馨空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