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综合性国家图鉴社)

印象中国   国家礼仪   中国特色   国家记忆   全民学习   图文聚焦   中图消息   政策法规
国图工程   国礼系列   图鉴国情   图鉴国史   图解国学   合作单位   合作媒体   办事指南
图鉴精品   国礼品鉴   国情集萃   国史系列   国学精华   中图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首页
当前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 中图社消息 > 地区消息 > 上海 >
   中图推荐
政治人物:胡
胡锦涛,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国共
·政治人物:吴邦国
·政治人物:温家宝
·百色市
中国特色总网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7年限制 买房租房曾是讨论焦点
2009-06-10

  东方网2月23日消息:据《东方早报》报道,在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新政出台之前,上海有关部门和专家曾多次进行课题研究和调研。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其实上海户籍政策改革酝酿已久,对“户改”的课题调研和政策制定一直是齐头并进“两手一起抓”。

  经过多次调研和讨论

  按照市委关于2008年重大课题调研的总体部署,原上海市人事局、市发改委、市教委等22个委办局共同参与了“上海加强人才培育与引进调研课题组”,协调制订户籍人才引进、人才住房、人才奖励等方面的配套实施细则。

  据了解,该调研着眼于关注人才培育与引进的现状、问题与趋势,针对制约当前人才培育与引进的主要瓶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课题组针对人才引进落户难、高端人才税负过高、引进人才安居难、医疗保障和服务不能满足高端人才需求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除此之外,据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介绍,去年他还曾经参与上海市委研究室关于“上海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国内外的相关政策和经验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讨论。”

  “7年”参考了国际经验

  在王大犇看来,上海率先松动户籍政策将会给北京、广州这些特大型城市的户籍政策带来巨大触动,“也可能会带来连锁反应。”王大犇说,尽管一些中小城市早有松动户籍政策的尝试,但是作为特大型城市,上海无疑充当了“破冰者”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王大犇说,在课题研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根据户籍新政,居住证累计7年是转户籍的一个重要条件,王大犇回忆说,在课题调研中,专家对这一时间限制也曾经有过讨论和不同意见。

  据参与课题调研的专家透露,“居住证转户籍”中“7年”这一条件是有关部门根据上海的发展、综合性因素考虑提出的,并参考了国际经验。

  除此之外,“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是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的另一落户条件。“要有固定居住地是指必须要买房,还是租房子也可以,这一问题我们也曾经做过讨论,”王大犇介绍说,“当时我们觉得买房这个条件太苛刻了,认为租房子也可以,还专门就租房子如何落户的问题进行过讨论。”

  据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透露,人才引进和培育是个综合性课题,除了上海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合作,还有多位专家对对策思路等不同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负责执笔。

  “人才引进”是初衷

  “人才引进”和“缓解老龄化”是上海进行“户改”的初衷,王大犇介绍说,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上海工作的非上海户籍人员中,有20%都属于人才,“这部分人的学历和工资水平都很高。”

  对于这部分非户籍人才,“通过此次户籍政策改革,可以给他们一个出口,加入上海户籍,将更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归属感。”王大犇说。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200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20.8%。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超过34%,即每3个人中有1个是老年人,“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也需要依靠输入年轻的劳动力来弥补上海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之忧。”王大犇说。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相关链接
    ·与同航班一甲流患者密切接触 美新奥尔良市
    ·调查显示:上海车展足够比肩国际五大车展
    ·猪流感疫情十问答:人吃猪肉或猪产品不会感
    ·世卫组织称猪流感病毒可能致人类大规模染病
    ·专家:当新流感病毒株出现就会爆发大规模疫
    ·马英九肯定陈江会成果称航班还有改善空间
    ·克莱斯勒展“爱心车”
    ·CANALI2009秋冬系列在上海发布
    ·伊顿携最新绿色科技亮相2009上海国际车展
    ·上海机场:文明乘机你我共创温馨空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电话:010-63085539 88202885-8028 传真:010-63083953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38号西座10层
    技术支持:中华职工学习网网络中心 北京政产学研资讯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