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或将对本地金融机构“大而不强”格局大动手术。
4月1日,本报记者从上海市金融行业主管部门获悉,上海正考虑出让部分市属金融企业的金融牌照。
金融牌照这是各地做大做强金融格局一直争取的最稀缺资源。由于金融牌照是国务院授权机构向从事金融业的企业法人颁发的营业许可证,现实操作中,即使国有非金融类大型央企也很难申请到,属于极端稀缺资源。
据悉,上海市属16家国资金融机构目前拥有35张金融牌照,涉及到银行、证券等主要门类。
上海金融办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上海金融系统内部“提到出让金融牌照”的说法越来越多,“牌照出让从法律本质上是企业股权的一种变动”。作为上海重塑金融强市的系列制度革新之一,上海市金融办作为委托监管单位,已经开始肩负监管上海本地国有金融机构使命。
据了解,此次上海方面采取金融牌照出让对象是分布在国内外的诸多大型金融企业,以改变上海本土金融企业规模和影响力不大的特点。
出让对象是否包含非金融类企业也在酝酿中。3月11日,中移动398亿收购浦发行20%股权,“间接获得”了金融牌照。这一模式内部评价也颇高。
截至2009年年底,上海市属金融国资总资产约3.16万亿元,但个体规模偏小。上海拥有众多金融资源,但迟迟未能像深圳一样,培育出诸如平安、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这样知名的大金融机构而备受诟病。这也成为上海谋求两个中心建设的“胸中块垒”。
据长期为上海金融界从事课题调研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海16家金融企业中有一部分已经在和外面企业在谈,“有谈失败的,也有共识的,总体谈得很低调”。
改造本土弱势金融企业格局
金融牌照出让显然不是一个让外来企业“蛇吞象”的故事。
在上海市方面看来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既建立起一批大型金融企业总部,又解决了本土金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局面。
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属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约3.16万亿元,净资产总额2991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1985亿元,实现净利润总额425亿元。
这个总额看起来很大,但事实上分配给16家企业,单个规模很不明显。为此,上海方面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型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并已初显效果。
上海银行界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上海总部有望近期落户浦东,已经选址在国家开发银行附近,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建行方面证实。
而要继续吸引外来金融企业落户上海,推动上海市属金融企业改革显然是一种方式,这也是上海市政府正在考虑的问题。此前在3月26日举行的2010年上海市金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指出,为了推动上海市属金融企业的发展,要推进创新发展,要开绿灯;对于不思积极进取、经营业绩不佳、存在风险隐患的,要及时出示黄灯;对于业绩连年低下、发生重大问题的,要亮红灯,追究责任、实施调整。
上海方面采取了发展自身金融企业与吸收外来投资者相共存的方式。
“应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本土金融企业,另外一种是吸引外来大型投资金融企业,但应同时进行。”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表示。
对于上海而言,一旦出让牌照就实现了两个目的,一来可以发展本土金融企业,二来可以吸引外来大型金融集团,而金融牌照则成为中间的纽带。
对此,工行(601398,股吧)上海分行一位中层表示,“应该会把一些规模较小的,盈利能力不强的金融企业出让。”“改造上海本土弱势的金融企业。”
金融中心魔咒:大型金融企业如何落地
金融牌照出让即将进入政策实施层面。据本报了解,近期,上海市金融系统一位负责人专门提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金融牌照”的议题。
这一议题已逐渐发酵,上海方面正思考向国内外诸多大型金融企业出让一部分上海市管金融企业的金融牌照。
据本报统计,上海市监管16家本土金融机构,拥有高达35张各种类型的金融牌照,包括保险、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这16家金融机构为浦发银行(600000,股吧)、上海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太平洋(601099,股吧)保险、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东方证券、上海证券、爱建证券、上海国际集团、爱建股份(600643,股吧)、富国基金、上海国际信托、爱建信托、国利货币经纪公司。
上海方面准备力推金融牌照出让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上海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全球影响力。
工商银行(601398,股吧)上海分行一位中层指出,获得金融牌照非常难,除了工商登记之外,还必须到金融业监管部门申请,在拿到银行牌照后,具体银行业务还必须具体审批,“因此牌照资源非常稀缺”。
同济大学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春彦则特别强调地告诉本报记者,“包括大型央企在内也很难拿到金融牌照。”
金融牌照显然成为上海的一大利器,通过出让金融牌照吸引外来大型投资者。
由于上海不如北京是金融监管机构和国有银行总部所在地,同时又缺少深圳平安这样有影响力和活力的大型金融机构,上海在金融机构建设上一直进展相对缓慢。为了应对这一现状,上海选择一种最为现实的方式:构建以“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现实方案,以此谋求形成一个由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保险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但在诸多金融界人士看来,只有吸引机构才能培育要素市场体系,但这一进程走得并不顺利。
外来大型企业可并购或控股
本土同业合并或不是首选,陆红军指出,“假设说上海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合并,那3张银行牌照就只剩下成为1张金融牌照了。”
因此,陆认为所谓有人提议上述三个银行合并肯定会较为谨慎,其认为更多的是吸引外来金融机构,“包括控股甚至完全并购或者通过自身发展的方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方面金融企业一直在和外来企业进行沟通,“但总体谈得很低调”。
此前,200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要通过开放性重组,吸引一批处于行业前列的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入驻本市,培育若干家主业突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市属骨干金融企业,逐步壮大金融机构体系。
无论是发展本土金融企业还是吸引外来金融集团落沪,上海方面均按照“有进有退,进退有度”、“激活存量,吸引增量”、“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来实施的。
目前上海方面定调要出让部分牌照显然属于“吸引增量”范畴,但如何出让成为一个问题。
“比如将国资股卖掉这种手段就是一种方式”刘春彦指出,“不过卖掉的主要应该是相对弱势的金融企业。”
刘春彦也表示,对于金融牌照出让这个方式而言,“除了并购和控股手段外,其他几乎没有更好的合作方式”。这也得到上海市金融办官员的私下肯定。这或意味着上海16家国有金融企业中相对弱势的企业有可能牌照被外来大型国有、民企、外资集团收购或者控股。
上述上海金融办官员亦告诉本报记者,“牌照出让从法律本质上是企业股权的一种变动”,但其认为牌照说法更适合商业逻辑。
对于将市属金融企业出让给何种大型企业,目前尚未有官方说法,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智囊之一,陆红军则特别指出,“不一定金融类企业可以并购,非金融类企业也可以。”
陆也同时强调,“但可能非金融类并购获批的可能性不大,比如国家部门批准的时候会考虑收购并购企业是否有金融类企业经验和背景等。”
由于金融牌照对大型央企等吸引力颇大,因此或不排除这种可能。
无论将金融牌照出让给谁,以何种方式出让,显然对于上海而言益处多多,“对上海影响不大,主要是税收还留在上海,牌照也留在上海,也吸引来了大型金融集团,而且谈判时肯定涉及到了合作的条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