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冯兰蔺 报道
一根钩针、一条棉线,通过缠绕和钩拉等技法,就能编织出具有镂空立体效果的时髦服装。记者昨日获悉,市级非遗项目莘庄钩针编结将在今年申报国家非遗项目,不过,与上世纪80年代辉煌时期的13万拥趸相比,现仅剩百人会该门技艺,且多数已是高龄老人。百年莘庄钩针编结面临失传境地。
从业60年自创52种针法
左手捏线,右手执钩针,缠绕、钩拉几个来回,一朵红色镂空的棉线牡丹花便栩栩如生起来。土生土长的莘庄人金龙华今年62岁了,她是莘庄钩针编结唯一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我学拿筷子起,母亲就开始教我钩针了,至今已编了近60年。 ”
莘庄钩针编织1910年由欧洲传教士传入该地。该地居民对原来的技法进行了改良,因此所用工具很简单:一枚小扎针、一条棉线。经过金龙华近几年的整理再发展,目前的针法种类已达52种。初学者一般从 “引线”、“扎辫子”、“扣短针”学起,会钩梅花瓣、“搭长脚”、“饶脚”,然后才可按图编结。
她拿出三大摞厚厚的文件夹,里面装的全是多年来的原创作品:小到8角型杯垫、四海游龙绷花、以各种水果为造型的‘花果满堂’、大至拉丁舞套装、玫瑰旗袍。其中,一床6尺的被单最 “弹眼落睛”。整整用了18种颜色,百余种花色、耗时3个月才完成。
鼎盛时期13万人齐编结
在上世纪80年代,像金龙华那样的莘庄钩针编结的拥趸至少有13万。
史料记载:1924年,莘庄镇上出现专事门市收购及串乡上门收购花边的花边号,销予国外。 1979年,镇上建立莘庄花边厂,由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下达生产任务。至1984年,创样品300多只,成交100多万只,主要产品有台毯、盆毯、床毯、台布等数十个品种,被列为全国抽纱工艺品定点生产厂家,纳入国家计划。
根据当时的产品收发量统计,最盛时上海县艺品厂、莘庄花边厂内外竟有13万人从事钩针编结生产。以致莘庄地区街头巷尾,屋前场角,乃至会场、车站,随处可见织女们以一根钩针几团线结出花样繁复的制品。
举办高校设计大赛推动发展
随着机器编织的兴起,近年来,手工钩针编结开始走下坡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整个莘庄地区会该项技艺的人仅百余人,大多都已高龄。
“我们曾尝试在小学的劳技课中,开设编结课,不过效果不佳。 ”金龙华说,不仅仅是因为一周一课时不够教,还因为小扎钩在不少家长看来很有危险性,不愿让孩子涉猎。而一些孩子经过一两个学期的学习后,却因为升入初中,不得不告别已小有兴趣的课程。
为了寻找传艺高手,现在莘庄镇文化中心已为金龙华觅得一40岁的徒弟。而镇文化中心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将和东华大学等合作,在沪上高校推出莘庄钩针编结设计大赛,让更多人喜欢它,传承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