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局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原主任 薄建伟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特别喜爱摔跤运动,从五六岁起每天头顶高粱花、身挂黄泥土,在定襄县老家的田间地头开摔,一直摔到山西省摔跤队,至今已有50个年头。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出身农家的我,以为摔跤就是玩玩高兴的事儿。没想到在党和各级领导的关怀帮助下,一项喜爱的活动竟变成了一项为国争光的事业。我当运动员时,两夺全运会冠军和两个全国锦标赛冠军。当主教练和负责摔跤工作时,培养出的弟子从七运会到十运会共夺得金牌10枚,拿全国冠军几十个,有5人达到世界健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我是1974年被选入省摔跤队的,任务是备战次年举行的三运会。但那时体育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摔跤项目的命运可想而知。说是省队,却由忻县地区代管;住,找了个游泳馆的更衣室勉强住下,冬天没有暖气,冻得整夜打哆嗦;训练没有场馆,连换了五六个地方都不合适,最后还是找到一个单位的主席台,用旧挡板和篷布围出一块约40多平方米的空间,找了一些旧跤衣开始各种训练。那时没有器材,找来单杠,两头挂上铁圈练力量,练习手腕力就找来砖头平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改革开放后,训练环境逐渐好转。2001年,省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并建起了三座大型训练馆,其中两座达到1400平方米,一座达到1150平方米。训练器材应有尽有,此外运动员的公寓和食堂的条件也有了很大提高,这在全国同行中都名列前茅。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多年时间,仅是摔跤单项运动,训练环境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这不仅映衬出山西体育硬件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国外同行的赞叹。我去过俄罗斯、日本、韩国、土耳其、印度、捷克等国家的摔跤训练馆,发现都没有山西的大,这使我感到由衷自豪。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优越的训练环境,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山西队的训练水平大为提高,到九运会时达到了巅峰状态,夺得金牌3枚,其中张泽田和韩玉伟创下了三届全运会“三连冠”的奇迹。这些成绩名列全国前茅,摔跤也成为山西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2008年,圆了中国人的百年奥运梦想。我多么想亲自带弟子去北京奥运赛场实现自己的理想,但由于工作的调动,我离开了30多年与跤垫相伴的岗位。8月的奥运赛场传来佳音:常永祥夺得古典式摔跤74公斤级银牌,梁磊也杀入了第二轮。这是山西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摔跤队在奥运史上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文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小小摔跤场,见证了山西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也折射出祖国的繁荣富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李春耕 整理)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