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的庄稼耷拉着干枯的脑袋,偌大的河道里只有一小块积水,河道里到处是皴裂的土地……8月15日和16日,“生态汾河”新闻采访团来到汾河侯马和新绛段,由于干旱以及沿途县市的抽水灌溉,昔日川流不息的水面如今已变成泥滩,河水已经断流。 tujian.org
站在汾河侯马段的汾河岸边,沿岸种的庄稼有的已经全部枯死,往年能长到齐肩高的玉米秆,还不到1米高。再看河里,大片的淤泥裸露在河道中,只有地势低凹处,才仅存留一些河水,整个河面死一般的静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紧挨侯马段的就是新绛,在这里和上游相比情况大相径庭,河谷内,浇灌过的玉米苗,与没有浇灌而发黄发干的玉米和向日葵形成鲜明对比。一位当地人向记者介绍,由于干旱,大片的庄稼枯死,村民们现在都开始抢水了,还有的村民在河道中把能积水的地方,又往深里挖,以便存积更多的河水,用以浇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新绛县水利水保局局长刘金明对记者说:“今年1至7月,当地降雨量仅有240多毫米,不足往年600毫米的一半,是继1957年以来降雨量最少的一年。加上沿途县市的抽水灌溉,汾河在下游已成为一条季节性河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面对这些情况,采访团副团长李景平说:“从去年开始,我省进行了有史以来对汾河最大的一次治理。但从上游一路走下来,可以看到,汾河到了这里已经明显减少。水的缺少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危机。”“而要想让我们的汾河真正的能清水复流,建设生态汾河是关键。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时,不光要只是建一些污水处理厂就行,而是要加大对汾河沿岸生态的建设,多建湿地、多建生态园,这样才能立体式地治理好我们的汾河,让汾河恢复当年的模样。” copyrigh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在采访中,记者从水利部门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当地政府正在进行恢复汾河长流水的一项大工程,就是在洪洞县城以南正在进行引沁水入汾工程,今年年底该工程竣工后,每年可向汾河供水5000万立方米,届时将可缓解汾河下游缺水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本报记者 薛琳 内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