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杨凌春耕凸显现代农业气息 |
2009-04-30 |
|
春耕时节,杨凌示
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春风荡漾人勤春早的杨凌农
村大地更是凸显出一派现代农业的新气象。
农民上网“搞调研”。春耕时节,杨凌农民群众备耕更加注重市
场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找信息,觅商机,掌握市场动向和价格
趋向,并同有关客商联系落实订单业务。
土地吃上“营养餐”。农技部门针对农民偏重施尿素、碳氨等造
成土地板结的问题,组织农科、土肥、植保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分赴
各乡镇为农民提供“测土配肥”服务,科技人员开出“施肥处方”,
农民凭“处方”购肥、施肥。截至目前,已为农民开出“施肥处方”
1万多份,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
种田请来“田保姆”。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一些外
出打工农民便与常年在家耕种的农户签订有偿代管责任田的合同。按
照合同,外出打工的农民只需要向“田保姆”提供生产资料,田间管
理都由“田保姆”来完成。粮食收获后,托管方按合同约定向“田保
姆”支付劳动报酬,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
种植养殖有“订单”。涉农部门转变职能,帮助农民预测市场,
捕捉信息,变“婆婆”为“保姆”。一是备信息,告诉农民市场需求
什么、什么赚钱。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市场,认真调研,获取信息,把
效益好、见效快的苗木花卉、大棚蔬菜、稀有花木等特色产业作为重
点进行推广。二是备订单,告诉农民种多少。农业部门组织营销队伍,
走南闯北找客户,订合同。三是备科技,告诉农民怎么种。科技部门
及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抗旱浇麦、合理施肥、喷施农药。
部门联手“三下乡”。3月初,宣传部门联合农林、科技、卫生
等12个部门联合举办的“三下乡”活动,重点组织开展了文艺演出、
农技推广、科技咨询、法律宣传、健康义诊、赠阅图书等活动。群众
主动询问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现场解答
疑问,指导农业生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