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礼泉“旱腰带”变成农民增收的“金腰带” |
2009-04-30 |
|
地处礼泉北部山区的昭陵乡汤房村
8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足800元,而随着政府引导、张树恒等5位农
民敢为人先引进红提葡萄种植,昔日的贫困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目
前全村1680亩耕地葡萄已占了1380亩,成了名副其实的省级“一村一
品”示范村。去年该村3年以上生葡萄亩均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全村
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同时以汤房村为中心的红提葡萄基地也迅速
扩张到近3万亩,“旱腰带”一跃成为“金腰带”
礼泉北部山区沟深、梁多、水源奇缺,属典型的旱腰带地区,也
是省市重点扶贫开发区域。该区域涉及礼泉7个乡镇115个行政村,生
活着全县三分之一多的人口,占全县总面积的近一半,一直是制约礼
泉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最大“瓶颈”。近年来,该县以科学发展理念
为先导,立足旱腰带地区土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了“优
果、增杂、兴牧、抓劳务、促旅游”的产业扶贫之路,通过资源整合,
政策扶持,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5年前净增1830元,有8.3万人实现
了稳定脱贫。
在加快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过程中,礼泉结合推进新农村建设,
切实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5年来该
县在旱腰带地区新打各类水源井62眼,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1处,昭陵
尧召一处供水工程不仅解决了沿线2万多人口的“用水难”问题,该区
域93%的村建成了通村路,从而为旱腰带地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此基础上,该县立足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品”发展理念因
势利导,促进了旱腰带地区杂果、土织布、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长
足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基地连
产业的新路子。目前,该县不仅有了4个省级优果示范园和5个万亩杂
果基地,绿色果品基地达到15万亩,杂果面积发展到12万亩,还建成
了8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这些都成为以旱腰带地区为主农民增收的新亮
点。
资金、技术、信息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基于此,
礼泉每年扶持特色产业的小额贷款都在3000万元以上。在组织化程度
上,旱腰带地区已经形成了苹果、石榴、葡萄、养猪等专业协会190
个,农村专业合作社10个,会员就有5万多人。在技术层面,农林、科
技等职能部门在搞好服务、培训的同时加大了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
应用。
|
|
|
|
|
|